原标题:霜降节气收晚稻品质更好的晚稻种植却在减少
新京报讯(记者张羽)霜降作为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从这一天开始,冬天离人们越来越近。北方的秋收已经基本结束,此时的我国南方地区,却仍值“三秋”忙碌季节。位于湖南省衡南县东部的宝盖镇,村民正忙于一年中的第二次水稻收割工作,这次的水稻又叫做晚稻。基于良好的气候条件,南方很多地区可以实现一年两种的农业形式。据宝盖镇当地人介绍,晚稻由于生长期更长,口感品质都好于早稻,但遗憾的事实却是,晚稻的种植面积在当地乃至很多地方却越来越少。
收割机正在收割晚稻。受访者供图
生长期长晚稻口感好于早稻
每年10月这个时间,宝盖镇农技站站长刘冠都会格外忙碌,镇上又到了收割晚稻的时节。
位于湖南省衡南县东部的宝盖镇,根据水稻种植选择的不同,有的村民选择一年一种,为一季稻,有的则是一年两种,叫双季稻。
刘冠告诉记者,在一年两种中,早稻的生长期从3月末到6月末,生长期在110天左右。而晚稻的播种期在早稻收割后,生长期则持续至10月下旬,有时甚至会持续到11月,生长期在120天以上。
其实也就10天的差距,却让晚稻和早稻有了些许差别。刘冠表示,由于生长期更长、昼夜温差更大,晚稻的品质、口感都要好于早稻。“早稻的种子其实受高温影响,熟得快,一般到了早稻收割期间,白天和晚上的温度都是30度左右,温差很小。现在收割晚稻,白天温度一般在20多度,但到了晚上只有10几度,这样温差条件下长起来的水稻品质要更好些,稻米吃起来更香”。
经脱粒后的稻谷。受访者供图
宝盖镇约10000亩晚稻正在进行收割,刘冠介绍,霜降这一天,宝盖镇晚稻收割基本完成了一半,全部完成预计还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效益平平双季稻不再是种植首选
“像一季稻每年的产量在每亩地1300斤至1400斤左右,采用双季稻种植的话,一年下来每亩产量在1700斤以上,单从产量上看,双季稻还是有优势的。”
但事实上,宝盖镇内种植双季稻的农户却在逐渐减少。到今年,10000亩已是减少后的面积。被问及原因时,刘冠表示,虽然采用双季稻的种植方法从亩产量上看更高,但是随之付出的成本也有所提高,“从投入产出上看,整体效益其实双季稻并没有高很多。”
刘冠说的成本包括双季稻种植中的劳动力、种植投入等各项成本,一年两种意味着两次成本的付出,如果不能获得较好的收益增长,对于村民来说,这份付出显得并不值得。
“另外,晚稻也更容易受天气影响,尤其在稻子的烘干上表现得不太好。”刘冠表示,由于宝盖镇内机械化的烘干机尚未普及,许多村民还是以“风吹日晒”进行稻子的烘干工作。但从目前的温度来看,20度左右的天气对于烘干还有一定局限,“而且霜降之后会越来越冷,稻子不干,时间长了发霉变质就没有人要了,对村民来说造成很多损失,这也是晚稻种植不太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新京报记者张羽编辑唐峥
校对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