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内外大街小巷 武汉热情迎接军运会来客

日期:10-23
绿色出行志愿者

原标题:赛场内外大街小巷武汉热情迎接军运会来客

新华社武汉10月22日电题:赛场内外大街小巷武汉热情迎接军运会来客

新华社记者

在各国运动员的“大家庭”军运村里,每天都可以见到工作人员为外国代表团指引路线、查询核验信息的繁忙景象。

“从开赛到现在乘坐了很多次通勤车辆,一次堵车也没碰到!”

热情的民警帮助外籍运动员、退伍老兵观众顺利回家……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开幕以来,无论是在比赛场馆还是城市的大街小巷,武汉市民友好、热情、周到地欢迎着八方来客,让他们在热心和爱心中参加比赛、观看比赛、游览城市。

呐喊声热情似火志愿者传递热情

虽然军运会跳伞比赛门票已全部售完,但赶到武汉汉南通用航空机场观看比赛的观众依然热情不减。比赛场地护栏外,没有买到门票的观众用望远镜观看比赛,有的不时拿出相机拍照,每当有运动员在空中做出精彩动作时,他们都报以热烈掌声。

军运会开幕以来,今年从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毕业的刘港每天都是微信朋友圈的步数冠军。“每天要接待记者30余位、行走3万步,在自己的点位保障10多个小时。”小刘是军运会军事五项竞赛委员会新闻宣传处志愿者,他告诉记者,因为军事五项受关注度不断增加,他的工作压力也在增加。

白天,刘港一趟又一趟往返于大门、落客点及场馆;晚上,他总是最晚一批走,确保每位记者的需求得到保障,他被不少记者称为“宝藏男孩”。

军运村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为外国代表团指引路线、帮助外宾连接网络、帮助外国运动员查询、核验信息。短短数日,这些工作人员通过友好、热情、周到的服务与外宾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军运会注册中心综合事务助理沈灵嵩的工作牌带子上别满了各国代表团成员赠送的徽章。沈灵嵩说,注册中心是整个赛会高效有序运转的重要“零件”,每一次热情的服务都是一个个独立却不孤立的碎片,正是这些微小的举动,才得以将东道主的热情传递出去。

记者了解到,沈灵嵩这样的年轻工作人员不在少数,他们以青春洋溢的工作热情、严谨认真的处事态度和优秀的语言能力,书写下许多暖心的故事。

每位武汉市民都是热心人

18日晚,武汉武昌公安分局民警申晨晨和同事在徐东大街沿线巡逻时,发现一名外籍男子拦了好几辆出租车却没有上车,申晨晨跑上前去用英语询问对方。通过交流才知道,他是卡塔尔游泳运动员,独自购物后想回军运村,却因不懂汉语无法同出租车司机沟通。

申晨晨让同事帮忙拦停一辆出租车,和这名卡塔尔运动员确认目的地和身上带有人民币现金后,将他送上车,并和司机沟通好将他送回军运村。

从外地专程赶到武汉观看军运会的70岁退伍老兵鲁爹爹多亏民警帮助才找到亲戚。18日晚,在老家观看军运会开幕式转播后,鲁爹爹心情非常激动,萌生了来武汉看比赛的念头。想到自己曾经去过武汉,侄子现在又在武汉青山工作,他匆匆交代女儿与侄子联系后,19日一大早就从河南漯河乘长途汽车赶赴武汉。

变化太大的武汉,让鲁爹爹下车后迷了路,热心的路人见鲁爹爹着急,就帮他报了警。青山(钢城)公安分局园林路警务站接警后迅速出警。民警细致询问后才知道鲁爹爹的侄子在辖区一建筑公司工作,但电话号码已更换。

民警姜双、辅警于正年陪着鲁爹爹,在他下车附近的几个工地走访,最后刚好遇到一起“老人走失”的报警求助,报警人正是鲁爹爹的侄子,核实对方身份后,民警送鲁爹爹和亲人团聚。

开辟专用道提倡绿色出行

从15日的早高峰开始,军运会车道开始使用。

军运会开幕后,武汉市交委发出公开信,倡议市民搭乘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并倡导在汉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少开公务车。继武汉地铁实行票价普降一元的优惠政策后,10月22日至28日期间,武汉公交所有中心城区线路提前半小时开班,延时半小时收班,进一步方便广大市民通过绿色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当好军运会东道主,从公交绿色出行开始做起。”家住后湖的市民程静说。军运会开幕以来,她每天都搭乘公交上班。“公交绿色出行确实十分方便,现在武汉的公交车基本都是纯电动车,乘坐体验十分舒适。”

喀麦隆记者碧涌用“nice”来评价武汉的交通状况,“尤其是军运专用道,非常通畅,大家很友好地让出了空间”。

美国摔跤运动员贾梅尔说:“大型赛事需要每个人的支持,从抵达这个城市开始,我看到了市民为我们让出的专用通道,以便我们更快抵达赛场,顺利完成比赛,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友善和热情。”

参加军运会沙排项目的德国队选手贝内特说:“武汉非常大,到处都是高楼。我们这几天发现这座城市很干净,无论是志愿者还是工作人员、观众都非常热情友善。”

“武汉军运会可媲美其他任何世界级体育赛事。”在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主席皮奇里洛赞叹武汉军运会的各方面条件与准备工作。在与各国运动员的交流中,皮奇里洛也感受到了大家的兴奋,“运动员们对此都非常满意,他们都非常高兴和自豪能够参加本届军运会。”(执笔记者:廖君;参与记者:喻珮侯文坤)

“无法想象没中国” 这些国家又让台当局“扎心” 助力“海上丝路”交融 大湾区发出更强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