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书单丨巨大的贫富差距,在美国是如何形成的?

日期:10-21
贫富差距美国

原标题:一周书单丨巨大的贫富差距,在美国是如何形成的?

文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社会经济史家埃里克·琼斯认为,“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文化的作用类似于刹车或者过滤器,但是很少可能成为变化的根源;可以将其作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活跃因素。”

一周书单丨巨大的贫富差距,在美国是如何形成的?

《人,或所有的士兵》,邓一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7月版

当“人”成为“士兵”,战争就必然开始。而在这一人类生存的极端境地中,“人”很可能失去作为人的基本尊严,没有了生命权、人身权、人格权……而对战争的深入探究,又是回顾历史、深入“人之为人”的重要途径。邓一光用五年的时间写就的《人,或所有的士兵》,写的是二战,具体的说是1941年香港保卫战中的战俘的故事。

当人具有了如此特殊的身份(战俘),其话语、人生经历便具有了特殊性,小说向我们讲述了这一特殊身份人物的不可思议的经历,但更重要的并非这种特殊性,而是其普遍性:说到底,他们是“人”。用虚构与非虚构混合的书写方式,邓一光通过战俘的经历,探究着战争的面目,更探究着人性的幽深之处。他说:“我认为,真正的战争文学一定是直指人心,直至人的精神构建,最终一切落实到人性的考察之上。”(张进)

一周书单丨巨大的贫富差距,在美国是如何形成的?

《圣彼得堡:三百年的致命欲望》,乔纳森·迈尔斯著,吴莉苇译,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8月版

“一个人生于圣彼得堡,长于彼得格勒,在列宁格勒老去,被问到他想死在哪儿时,他回答:‘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这座沙俄时期最后的帝都,在一战后的短短几十年间数易其名。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这或许不过是倏忽一瞬,但对生活于其间的普通人而言,却是完整而漫长的一生。最后,也确实如其所愿,这座城市在苏联解体后,以全民公投的形式再次回归“圣彼得堡”的旧名。

“圣彼得堡”、“彼得格勒”和“列宁格勒”都是以人的名字为城市冠名,人和人的欲望,也是这部波澜壮阔的城市史的核心。从专横任性的缔造者彼得大帝、奉行享乐主义的伊丽莎白一世、文化和性欲上都如狼似虎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到疯子保罗一世,再到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等,作者描绘了一代代统治者与这座城市深层的政治文化渊源,也讲述了普希金、肖斯塔科维奇等文艺大师的故事。城市的统治者和政治制度在不断变化,城市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创造却未片刻停滞。

本书用一部城市史串起了三百年的俄罗斯史,史料详尽,文笔晓畅。欲了解俄罗斯,没有比圣彼得堡更恰当的城市切片。(徐学勤)

一周书单丨巨大的贫富差距,在美国是如何形成的?

《共同体的焚毁》(美)J.希利斯·米勒著,陈旭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版

阿多诺那句“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几乎成为二战大屠杀后引用最广的名言,也几乎成为写诗的禁令。但文学批评家希利斯·米勒认为,阿多诺真正说的是,“甚至写首诗也是野蛮的”,意在强调写作的具体动作——笔在纸上涂涂,手指敲敲键盘,诗歌就出来了——奥斯维辛之后,这样做是野蛮的。从这个具体动作出发,米勒提出了一个有些陈旧却并非不合时宜的问题:文学是否能见证奥斯维辛?又是否是见证的有力方式?米勒认为,卡夫卡的作品预见了奥斯维辛,以及共同体概念的焚毁,由此出发,他细读了斯皮格曼的《鼠族》、凯尔泰斯的《无命运的人生》、托尼·莫里森的《宠儿》等许多小说,并一直追踪到当下美国及世界的现实状况。认为卡夫卡的作品与大屠杀有关,这似乎有点反常。毕竟卡夫卡在1924年就已去世。但在米勒的分析下,我们确实能感受到这其中的关联。为什么卡夫卡的作品都没有完成?大屠杀有可能被再现吗?虚构作品能见证奥斯维辛吗?米勒不断地发问。他也一直在强调,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确,甚至主动在书中留下邮箱邀请大家发问与交流。(杨司奇)

一周书单丨巨大的贫富差距,在美国是如何形成的?

《文化融合》,埃里克·琼斯著,王志标译,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9年4月版

在欧洲古典意义上,“市场”的力量曾经被无限拔高,大多数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相信它能打破地域文化差别,并创造出统一的流动和交易市场。然而,这是一种错觉。市场在拓展过程中实际上并非无所不能,既无法进入世界的每个角落,也无法应对一些关键问题,比如在亚洲,为什么中国、韩国等经济体能逐步走向市场化转型并因此实现经济增长,而有的经济体却不能?从文化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关于宗教或形形色色“主义”“观念”等文化传统是否影响、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议题。

认为文化无关紧要、可以改变或在经济分析中可以忽略,那么你和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观念相近。认为长远地看,文化才是影响经济增长最持久、最深层的因素,那你和大多数历史学家站在了同一阵营。社会经济史家埃里克·琼斯对两者都不尽赞同。“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文化的作用类似于刹车或者过滤器,但是很少可能成为变化的根源;可以将其作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活跃因素。”他同时相信文化是可变的、是相互融合的,而没有一种文化传统的形成完全独立于世界。(罗东)

一周书单丨巨大的贫富差距,在美国是如何形成的?

《关于小精灵的几乎全部真相》,克洛蒂尔德·德拉克罗瓦著,张迿译,后浪丨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年9月版

这本绘本能读出多大的乐趣,取决于你打算怎么读。你可以把它当一本小精灵驯养指南。全书7个篇章,回答了小精灵为什么个子那么矮、为什么是尖耳朵、为什么喜欢穿红色和绿色衣服等问题,你愿意相信多少看你喽。你还可以把它当7个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来读。

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种读法——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成年人对文字的敏感性往往要大于对图画的敏感,感知内容的逻辑页较常建构在前者的基础之上,这导致成年人会丧失很多阅读绘本的乐趣。书中所画的小精灵,虽然都戴着尖帽子、穿着红鞋子,有时候行为也很相近,但却在表达不同的故事;作者的幽默巧思,也都藏在画面之中。孩子不会关注书里有多少字,而会关心有多少蘑菇、有多少顶帽子、有多少白胡子,会关心为什么那个乘车的小精灵要梳胡子,会关心什么时候也能和小精灵一起尝尝蘑菇蛋糕的滋味。把自己当成孩子,你会跷着脚丫把它读完的,合上书页再感慨一句:“可爱它妈给可爱开门,可爱到家了。”(吕婉婷)

作者丨书评周刊编辑部

编辑丨李永博

首农双河农场5款新米发布 平谷120万条蚯蚓吃废料改善土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