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村医专项补助被冻结2年后不翼而飞,被谁“截胡”了?
是谁“截胡”了对村医们的专项补助?
▲资料图。图/新京报网
银行卡里明明有余额,可就取不出、花不了……这种看似匪夷所思的事,就真真切切发生在广西河池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很多村医身上。钱是2015年国家发给村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每人2.5万,可其中有2万元左右都冻结在卡里用不了,还要求村医们承诺不挂失。直到2018年,这些“卡里的数字”不翼而飞。
人民日报今天的一则调查报道,揭开了补助款“消失”的谜团:补助金发放没有专门的部门和正式工作人员负责;领导怎么说,会计就怎么做;银行卡的余额是预付款,年底按绩效结算补助金,可绩效不经考核就写“0”;将预付款项列为支出,没有即时结算,致使600多万元滞留于账外两年多。
所谓“收钱如山倒,发钱如抽丝”,这种由于部分职能部门失责,而搞出的“双簧戏”令人错愕,更让人看到了某种蛮横。
万丈高楼平地起,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必须首先夯实“村医”这类地基,保障村医群体的权益。而为村医们发放基本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正是保障其权益的重要举动。直接打到卡上,也是为了避免这笔资金被“雁过拔毛”。
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都安当地卫健局竟通过冻结个人账户、再考核工作量为“0”的方式剥夺村医的基本利益,也算是在“损村医以自肥”上花尽了心思。
这无疑反映出了当地资金管理的混乱、监督的失责。但更需要思考的是,一个群体的账户都能被轻易冻结,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的话语权很微弱:2015年入账,冻结了两年多,2018年又消失,这么长的时间,当事村医们都没找到维护自己利益的方法,若不是媒体跟进,有些人恐怕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
这也暴露出当地主管部门对村医群体权益的漠视。村医是医生序列中相对弱势的一群人,与之对应的,是村医作用的渐次边缘化:在当下,有病到医院几乎成为首选,村医处理的多是不痛不痒的小病。
而这起“发钱领不到”的荒诞事件,就暴露出了村医群体的尴尬处境:本就“边缘”的他们,动辄成为某些人损害权益的对象。
就此次事件看,及时纠正乱象、启动问责,自然是妥善处理的题中之义。在此之外,在现实条件下更好地发挥村医作用,让他们成为现代医学在农村的有效代言人,也是在把补助落实到位之余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也只有解决村医职业化的问题,才能保证相应待遇、绩效考核纳入正规财政体系当中,从制度上防止截留、补助发到不到位的问题产生。也只有实现职业化,让村医真正进入医生人才库,有发展空间和前景,才能吸引更多人、有更好技术的人服务村民,打破当下的恶性循环。不管怎么说,村医补助金被截留两年多纵是个案,其中暴露出的问题也需得到正视和长效性解决。
□郑山海(医生)
责任编辑:闫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