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晨读丨美好的10月20日,从关注健康开始
●不同时期发胖或与死亡率相关
《英国医学杂志》近期发表一项研究结果: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研究发现,人一生中不同时期体重变化与死亡率存在关联。
根据报道,该研究纳入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中超过36000人的数据。研究团队发现,与体重保持正常相比,在25岁到中年时期(平均47岁)从非肥胖变为肥胖的人群,总死亡风险增加22%,心脏疾病相关死亡风险增加49%。中晚年变为肥胖的人群,则没有观察到与死亡风险的关联。研究团队特别提醒,25岁后保持正常体重。
●研究发现“一石二鸟”降糖策略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汤杰/杨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通过联合丙酮酸氧化代谢活性的线粒体解偶联剂不仅可以改善糖尿病小鼠上的高血糖症,还可以免除小鼠因线粒体解偶联作用所致体温异常升高、乳酸释放过多甚至死亡等副作用。
该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Diabetes,为发现安全有效的线粒体解偶联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被同期评述文章誉为“一石二鸟”降糖策略。
●步态数据可自动识别睡眠质量
国际期刊PloS one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步态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以及睡眠质量。
根据中科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朱廷劭研究组使用微软Kinect摄像头这一非侵入性工具对用户的步态行为数据进行收集。研究招募56名志愿者,研究者经过一系列专业处理,可实现对志愿者睡眠质量的预测。步态数据收集过程是非侵入性的和生态化的,结果表明步态模式可以很好地表征睡眠质量。
●肝癌分子特征首次“全景式”揭示
近日,《细胞》杂志在线发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樊嘉团队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借助大规模的蛋白质基因组平台,实现对乙肝相关肝癌的系统性分析,是国际首次对乙肝相关肝癌的大样本“全景式”揭示,为深入探索肝癌发生发展机制及个体化精准诊疗带来新希望。
健康报报道,研究系统提示代谢异常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现代谢相关蛋白质的变化是肝癌和非肝癌组织最大的差异,并与有无”门静脉癌栓“这一肝癌特殊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
新京报记者张秀兰
编辑岳清秀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