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像UFO的中国“超级大白鲨”会成制式利器吗

日期:10-18
旋翼机

原标题:像UFO的中国“超级大白鲨”会成制式利器吗

10月10日开幕的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上,一架形似UFO的国产直升机“超级大白鲨”格外引人关注。CNN报道称,这款直升机的出现,在世界上可谓独树一帜。很容易让人想起上世纪50年代科幻电影中飞船的造型。

“超级大白鲨”外形是机翼机身一体,根据设计图,内部构造在中心设有两人驾驶舱,外圈有护罩、隐身涂层、共轴旋翼系统和涡轮喷气发动机等。

“超级大白鲨”也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有媒体将之命名为“中国飞碟”。

展出的“超级大白鲨”仍是概念产品

虽然“超级大白鲨”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但毕竟,“超级大白鲨”只是搁在地面展出,没有离地飞行,主要信息也来自面板资料介绍。

资料里主要介绍的也是这款直升机未来的功能设定:一种为未来数字信息战场设计的复合机翼-机身融合高速直升机。在设计初期,参考了国际上优秀成熟的直升机设计技术,包括AH-64阿帕奇、CH-53海种马、俄罗斯卡-52和米-26。飞行高度可达6000米,最大平行飞行时速可达650公里。

从外形来看,“超级大白鲨”的工艺尚有很大提高空间,由于是砖头垫起的机身,估计“肚子”下面也没有挂载武器的空间,只能在舱内安装——注定不可能是重型武器。垂直环状结构也显得有点“虚胖”。

从内部构造来看,设置的共轴旋翼系统表明可以通过旋翼自转产生升力,但又设置了涡轮喷气发动机。两两相加或许是为了解决升力不足、共振等问题。但从设计路线上说,融合旋翼机和普通固定翼飞机两大路线,必须考虑二者动力学模型的不同。“超级大白鲨”怎么解决复合问题,还有待验证。

有点像UFO,又有点像混合动力汽车,从目前已知的信息看,展出的“超级大白鲨”只能算是概念产品。

美苏等大国都研发过旋翼机

众所周知,碟形飞行器的设计制造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德国人为了打赢二战搞了多款V形状的旋翼式飞行器,但没有达到影响战局的水平。

战后,德国人的前期研发技术传到了美国、苏联等国,之后,美、苏、英、加拿大等国都开展过军用碟形飞行器研发。其中,美苏的产品较为成熟。

美国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研发试行过旋翼机。起初有V-173,后来又有了形状像乌龟的XF5U-1。都被叫作“飞行薄饼”。

“飞行薄饼”已经到了可以试飞的程度,但由于螺旋桨不可靠,曾在降落时切过高压电线,撞过铁道边的岩石。之后,美国又研发过多款旋翼机,其中,长得最像UFO的是20世纪90年代研制的“密码”碟形飞行器。

和“超级大白鲨”一样,这款飞行器的“密码”也是共轴旋翼,但属于无人机,因此载重量轻得多,时速最快也只有“超级大白鲨”宣传的三分之一强。“密码”做出了原型机,并一度被美国军方采购,但最终合同被取消。

目前美国最负盛名的旋翼机不是碟形的,而是三角形的,即著名的“黑三角”。

苏联最著名的碟形飞行器是研发了20多年的“埃基皮”。外壳比美国的“飞行薄饼”圆,但也是四支螺旋桨提供动力。

在苏联解体后,美国参与到了“埃基皮”项目里,但之后音信皆无,很可能已经终止研发了。俄罗斯时代没有停止旋翼机的研发。但设计偏重的是运送能力而不是侦察、突袭。在这个思路下,他们做出的是充气式的碟形飞行器,据说直径达250米、载重量1500吨,更像是早期的汽艇。这么庞大的充气飞行器肯定缺乏防护能力,因此更大用途可能在民用。

做出“中国飞碟”还有一段路要走

从各国的旋翼机、特别是碟形飞行器的研发应用史来看,基本上都不曾到达实用阶段,更没有形成制式。

而“超级大白鲨”的设计几乎是集各种旋翼机之大成,研发难度无疑更高。

从程序上讲,光做出展品不够,至少还得做出原型机、试飞、获得数据、改进完善、形成可量产成品等一系列步骤,才称得上有用。

从这个角度讲,做出“中国飞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国际媒体的关注,赞也好弹也罢,都用不着太过当真。

不过,即使是非军用的旋翼机,市场也很广阔。在高速复合直升机这个领域,大国之间更是存在竞争。因此,不管“超级大白鲨”现在在什么阶段,展出有什么目标,其涉及面远比作为UFO的谈资要广阔得多。

徐立凡(媒体人)

责任编辑:张申

经开区智能制造加速迭代 30余家瑞士品牌进驻天竺综保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