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卫健委:98.2%行政村卫生室至少一名合格村医
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今日召开的2019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表示,疾病是农村人口致贫主要因素之一,我国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占比超40%,为此,我国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作为贫困人口脱贫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将健康扶贫作为推进减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举措之一。
2019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现场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讲话。新京报记者曹晶瑞摄
李斌透露,健康扶贫实施以来,我国已经有670万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成功摆脱贫困。截至目前,贫困地区98%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至少有一名职业医师或全科医师,98.2%行政村卫生室至少一名合格村医。
99%以上乡镇和行政村都有一个卫生室和卫生院
李斌表示,国家健康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健康扶贫融入卫生健康工作各个领域、环节。从供需两侧同步发力、救治与预防双管齐下,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他提到,在供给侧,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面推进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改善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贫困地区已经实现了,每个县都有一家公立医院,99%以上乡镇和行政村都有一个卫生室和卫生院。
同时,以同市二级、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为抓手,全面快速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组织动员1007家城市三级医院,组成包括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在内的帮扶团队,派驻贫困地区1172家县医院,加快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到2018年底,已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县医院,并逐步向乡镇卫生院延伸,更多的大病在县域内得到及时救治。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李斌还提到,努力提升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针对乡村医疗机构缺乏合格医生问题,统筹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选派了近10万名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巡诊或驻点提供服务。同时,加大力度聘用更多基层医生,不断充实基层卫生服务力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截至目前,贫困地区98%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至少有一名职业医师或全科医师,98.2%行政村卫生室至少一名合格村医,农村贫困人口慢病或常见病能够就近获得及时诊治。
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已实现基本医保全覆盖
李斌强调,在需求侧,强化医疗保障、制度保障,建立精准防止因病致贫的保障机制,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交费部分由财政补助,实现基本医保全覆盖,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对农村贫困人口施行提高报销比例等倾斜政策,在此基础上,一些地区还通过补充保险、专项基金、慈善救助等多种形式为患有大病重病贫困人口建立兜底保障机制。要求各地采取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等便民举措,免除贫困家庭负担。通过综合保障举措,将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控制在家庭可承受范围内。
超98%贫困患者得到基本救治和管理服务
在疾病救治方面,施行大病和慢病分类救治,落实到人,精准到病,启动建设扶贫工作室,组织全国近百万医护人员和基层扶贫干部,对农村因病致贫家庭所有成员患病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在此基础上,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对每个农村贫困患者实行动态管理,对贫困大病患者优先遴选费用负担重、诊疗路径清晰的病种,按照定临床路径、定定点医院、定单病种费用、定报销比例、加强责任落实、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四定两加强”原则,实施大病专项救治,2019年病种扩大到25种。针对慢病患者,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4种慢病实行定期随访、指导用药等规范管理。截至目前,已有1500多万人得到了大病、重病、重点慢病的基本救治和管理服务,覆盖98%以上的贫困患者。
李斌介绍,在疾病防控方面,实行专病专防,强化健康促进,努力消除健康危险因素。以“三区三州”为重点区域,针对包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一地一策、一病一策,开展综合防治。开展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提升重点人群健康水平;持续开展贫困地区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人居环境和卫生状况,构建健康环境;实施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行动,提升贫困群众健康素养。
李斌表示,健康扶贫工作持续发力,效果显著,健康扶贫实施以来,已经有670万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成功摆脱贫困。因病致贫、返贫户减少了76.4%,为中国脱贫攻坚做出重要贡献。
新京报记者曹晶瑞编辑唐峥
责任编辑:祝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