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美贸易摩擦会否影响大豆供应?粮食白皮书发布会说了啥
正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促进生产恢复发展。口粮和饲料粮供应都有保障。
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10月14日,国新办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这是继1996年后,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二部粮食白皮书。发布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表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丰”,今年粮食产量有望继续超过1.3万亿斤,中国正处在历史上粮食安全形势最好的时期。
粮食产量
“十五连丰”口粮完全自给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介绍,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五连丰”,今年粮食产量有望继续第五年超过1.3万亿斤;口粮实现完全自给,谷物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坚实。
据介绍,与近年国际市场粮价几次“过山车”式的大幅波动相比,我国粮价总体保持平稳,在合理区间内小幅波动。张务锋表示,我国当前的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中国的粮食是安全的,老百姓的饭碗是有保障的。
农民减负
取消农业税每年减负1300亿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苏伟表示,为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国家在降成本、抓收购、增收益三方面采取措施。通过取消农业税,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300多亿元。财政支持农业的总体规模到2018年达到1万亿元以上。
同时“抓收购”,引导企业积极入市,防止出现“卖粮难”。建立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发了手机APP售粮软件,实现网上售粮。增收益方面,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让种粮农民共享加工转化增值收益。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引导农民扩大优质品种种植。
粮食储备
粮食储备完全能满足应急需要
我国的粮食储备到底够不够、实不实、能不能保障市场供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炜回答现场提问时表示,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储备的结构来看,小麦和稻谷等口粮品种比例超过70%。总地来说,我国粮食储备实现了应有的功能,完全能满足市场供应和应急需要。
黄炜还通报了今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性粮食库存大清查情况。他表示,一共查了1.7万个库点、19万个货位,目前这项工作已基本结束。从检查结果初步统计情况来看,我国粮食库存情况总体上是好的,基本符合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的要求。
国际合作
2018年进口大豆超8000万吨
在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方面,苏伟介绍,一方面,我国进一步放宽农业领域外商投资的准入限制,取消稻谷、小麦、玉米收购、批发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外资企业成为促进中国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与世界分享粮食市场资源,2018年进口了2000多万吨谷物和8000多万吨大豆,促进世界粮食贸易繁荣发展。
另一方面,深化国际合作。2013年以来,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与参与国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积极开展粮食领域的合作。同时,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开展全方位、高水平粮食对外合作,维护WTO规则,促进形成更加安全、稳定、合理的国际粮食贸易新局面,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此外,中国还应有关国家要求,无偿提供力所能及的粮食援助。
粮食质量
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黄炜表示,解决好“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涉及多个主体、多个环节、多个领域。“关键是要从源头治理和后续的全程监管入手,真正做到从田间到餐桌全流程管好、管住。”
目前我国已实现了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负增长。储粮环节,我国大力改善仓储设施条件,推广应用先进绿色技术确保储存粮食品质良好。同时,对粮食的生产、加工实行全程监管。在流通环节做好粮食检验,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粮食,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坚决依规依法追究责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粮食应急
我国已建立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黄炜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符合国情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立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就是做到“手中有粮”。目前,我国有充足的原粮储备,作为粮食应急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应对粮食安全急需时的“压舱石”。
同时,在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了能够满足10-15天消费需要的成品粮应急储备。一旦有紧急情况,可以随时投放市场,保障口粮供应需要。
全国31个省(区、市)也都制定了省级的应急预案,587个市(地)、2440个县也都建立了区域性应急预案。除了有预案,各地还开展了应急演练和培训,保障应急队伍、应急设施在关键时候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热点回应】
中美贸易摩擦是否会影响大豆供应?
谈及提高大豆自给率的政策效果,苏伟表示,中国是大豆原产地国,有大豆生产的优势。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方案》。国家有关部门正按照方案确定的目标和措施积极推进落实,成效会逐步地显现出来。
对于中美贸易摩擦是否会影响大豆和其他饲料原料的有效供给,苏伟强调,“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促进大豆生产恢复发展。因此就粮食供给而言,无论是口粮也好,还是饲料粮也好,应该说市场供应都是有保障的。”
新京报记者姜慧梓
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