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稻米品评品鉴受热捧的背后 来自第二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的思考(一)

日期:10-13
世界稻米品评品鉴

原标题:世界稻米品评品鉴受热捧的背后来自第二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的思考(一)

本届大米节上,来自国内外的251份稻米样品报名参加品评品鉴,比去年的177份增加了四成多;其中国外和省外的参评样品数量均大幅提高;评出的金奖大米在大米节上拍出每斤2884元的天价!后续的市场热销好戏还在持续发酵中……为期5天的国际大米节还没有落幕,但由其带来的启示和思考却日渐清晰。

大米品评之热折射产业发展之变

跟首届相比,本届国际大米节无论参评参展企业数量、现场人气,还是媒体关注度及各项活动的参与度,都令人叹服。本届大米节,有来自国内外的251份稻米样品报名参加品评品鉴,其中国外样品45份,国内优质水稻主产省样品52份,都比去年有大幅提高;在评审委员会首次亮相的品评品鉴活动预备会上,数十家媒体记者早早就赶到现场守候,全程站立听会;历时10天的品评品鉴活动,媒体全程跟进……

如此高热度高关注度的背后,折射的是产业发展和市场消费趋势的变化。

第一次参加品评品鉴的牡丹江市镜源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嘉伟说:“这次大米节,我们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20多年的从业经历,我们知道自己的大米挺好,但究竟有多好,在国内甚至世界范围内是个啥水平还不知道,对获奖更是没抱希望。所以当9日晚评委会宣布我们的大米获得铜奖之时,我们是既高兴又意外。这次获奖,更坚定了我们走品质路打优质牌的决心和信心。这个奖的含金量很高,对我们开拓市场太有帮助了。借这次获奖之机,我们一定能把企业产品品牌迅速推向市场。”

从追求数量到追求品质,在市场推动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正在不断加快。“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让国人的饭碗装进更多的龙江优质粮”——新的方向和目标正在使我省粮食生产加工向优质化、品牌化、市场化迈进。第二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品评品鉴委员会陈温福的话,从市场角度印证了这一变化的必需与必然,他说,在我们国家,传统上是南方吃籼米多,北方吃粳米多,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粳米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据统计,近15年来,我国稻米的人均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但粳米的消费量不降反增,这说明吃粳米的人群越来越大。原来东北大米放在全国市场的盘子上都是好米,但现在不一样,消费者认为东北大米也有优劣的区别。就是这种对优质米精益求精的需求,催生了优质米的生产发展。

采访中,许多参与大米节品评品鉴的专家都表示,如此权威公平公正的稻米品鉴活动,对推动我国大米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如能坚持搞下去,必将促进产业向标准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好大米需要全链条精心打造

作为本次食味品鉴对照品种“龙粳31”的育种人,连续两年参加大米节品评品鉴工作的省农科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潘国君,既感到荣耀又倍感压力,也有更多的思考。他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的使命就是培育好品种,让农民通过种植我们的品种获益,让消费者吃到好大米。这次通过品评,我品出了很多比‘龙粳31’更好吃的大米。怎样在保证现有产量基础上实现更好吃,就是我面临的新课题。消费者买大米,光好吃不行,还得好看,所以碎米率高也不行。特别是我省水稻种植的主产区是第三积温带,对品种熟期要求高,育种的难度相对增加。另外,品评中许多专家都感叹,黑龙江在水稻上有这么多好的种质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好这些资源,不仅需要我们掌握好的技术手段把它转化成好的品种,还要研究好的栽培技术,把好品种转化成好收成好效益。”

“既要种得好,又要卖得好。”近年来在质量效益农业的引领下,我省广大农民正在转变观念,以商品的理念引领生产;而大米节品评品鉴的开展,则让这种转变细化到产业链条的每一环,甚至演变成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连续两年,五常市都是国际大米节品评品鉴的最大赢家,除了金奖,其他奖项也都有份。五常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伊彦臣道出其中的秘密。他说,五常大米为什么这么好,除了得天独厚的好环境、好水质、好土壤、好气候、好品种,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处处坚持高标准、于每个细节都讲品质也是成功之道。通过大米节品评品鉴活动,如今五常农民的品质意识非常强,表现在他们推广农业标准化时非常顺畅高效,和农民谈水稻,他们第一句话往往会说“我的稻子我的米有多好”,而不是强调产量有多高。为了保证品质,多年来五常农民宁愿多花人工费,也保持着人工收割、自然晾晒的习惯。

品评品鉴促进市场日益规范

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副主任张瑞英,连续两年担任大米节稻米品评品鉴委员会秘书长。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时,张瑞英说,日本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会副会长大坪研一的一席话让她非常受鼓舞,“他告诉我,20年前他在日本做的就是我目前做的这些工作。不要小看品评品鉴,它对规范市场、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非常大。”

据介绍,日本大米市场也曾经历从乱到治的过程。20年前日本市场上号称“越光”的大米能占到70%左右,后来日本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会就开始搞优质大米的品评品鉴,带动了政府、农协、企业都来搞优质大米评选,评出的优质大米多了,市场也就逐渐规范了。大概五六年之后,市场上“越光”大米的份额就下降到30%左右。

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教授赖喜美女士也谈了这样的观点。她说:“在台湾,我们评选好大米不光请农业专家、育种专家,还会请有关加工、消费领域的人来评选。因为大米不仅仅煮食,随着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加工方式逐渐多元化,对米的要求也就不一样。所以好大米的标准应该是多元化的,市场才会丰富且规范。”

两年的品评品鉴对产业发展的规范作用已经显现。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金会说,为了提高大米商品品质,我省不仅制定了水稻生产全过程标准,有42项之多,还相继出台了黑龙江及五常、响水、庆安、方正、佳木斯、建三江等大米标准;在水稻加工和储存上也采取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大多数水稻储藏都采取低温冷藏,保证水稻的品质和新鲜度。在加工工艺上,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保证大米加工精度、内在品质和商品外观不受影响。同时在包装上也不断改进,大包装变为小包装、精包装,各种规格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甚至供一顿饭的半斤装、2两装都有,不断使我省大米走向高端。(作者:张桂英)

@境外高端人才,在东莞工作个人所得税可享财政补贴 我省部署冬春救助工作 切实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