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哈尔滨坚守为民初心破解棚改难题筑就幸福家园
香坊区文景街地段棚改项目6栋安置房开始内部施工,年内交付使用。(资料片)
7月31日,全市最大规模棚改项目道外区东棵街北区棚户区仅用20天实现全面净地,打造出速度快、质量高、效益好的“道外样本”;
8月31日,用时仅12天,占地8.85万平方米的武威路铁顺街棚改项目内千余户居民全部签约搬离,道里区再次刷新主城区国有土地房屋征收的最快速度;
9月10日,司徒街棚户区改造项目仅用一天时间完成全部26户房屋拆除,成为香坊区首个实现净地的“城市疮疤”改造项目……
今年以来,哈尔滨市加大棚改力度,高效消除“城市疮疤”,加快旧城改造,以担当作为圆百姓安居梦。
“要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家的事来办,大家一起努力,切实改善居住条件,建设好美丽家园。”今年6月,省委书记张庆伟深入哈尔滨市棚户区调研,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要求哈尔滨市三年内完成主城区内棚户区改造。
坚守为民初心,破解棚改难题。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省委要求,以群众安居乐业为目标,强力推进棚改攻坚战,棚改“集结号”奏响百姓安居新乐章。
“钢牙”啃下“硬骨头”
棚改攻坚打响“揭幕战”
“早就盼着动迁了,这破房子谁还想住呀?”63岁的东棵街北区棚户区居民曲兆有说,“听说这回真动迁了,我做梦都笑醒好几回。住上宽敞明亮、不漏不潮的新楼房让我满怀期待。”
7月31日,伴随棚改项目范围内最后一处被征收房屋的拆除,哈尔滨市东棵街北区棚改项目实现全面净地,该项目从征收搬迁到净地仅用20天,刷新了道外区棚改项目征收速度新纪录。
危房残破,街窄巷堵,污水横流……多年来,东棵街北区棚户区已成为一处“城市疮疤”。作为哈尔滨东部出城口较大规模的集中连片棚户区,区域内老旧危房集中,道路、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破损严重,卫生条件差,火灾隐患大,群众要求整体搬迁改造的意愿十分强烈。东棵街北区棚改项目共涉及房屋征收面积10.93万平方米,前期调查摸底全口径征收户数1737户,是今年以来哈市启动实施的最大规模棚改项目,被道外区确定为今年“一号工程”。
7月12日,征收启动。道外区委书记关世勋挂帅,在棚改项目征收指挥部成立临时党委,组织带领138名党员干部夜以继日、携手奋战。
棚改征收过程中,道外区的广大党员干部以惠民利民的举措为群众提供热情周到服务,更以亲民爱民的情怀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做到了文明征收零投诉、和谐征收零上访。
“攻坚克难不仅要有‘钢牙’啃下‘硬骨头’的决心,更要有一片心系百姓、倾情为民的责任心。”关世勋说,“通过这次棚改征收,我们锻铸出一支拼搏进取、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
住是百姓解决吃、穿之后的最大民生需求。由于历史原因,哈尔滨棚户区数量多、面积大、条件差、欠账多,群众改造意愿极为强烈。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就是党心。哈尔滨市把棚改征收现场作为全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课堂,作为检验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试金石,聚力打响棚改三年攻坚“揭幕战”。
“今年哈市将启动实施32个棚改项目,涉及1.1万户,征收房屋面积85万平方米。目前,已启动车站街、东棵街等近20个棚改项目。”哈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哈市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四环以内主城区棚户区改造。其中,今年改造以城市中心区和主干街路沿线区域为重点;2020年以影响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区域为重点;2021年年底前,将重点推进剩余的城市边缘区等棚户区改造。
根据规划,年底前,市区14个成片棚户区将全部净地;二环内18处“城市疮疤”的零散棚户区净地后,不再开发地产项目,将全部改建成公共绿地和停车场等公益设施。
目标明确,势如破竹。全市各相关单位和部门主动担当、协同作战、集团攻坚,在组织领导上形成“一盘棋”,在协调配合上拧成“一股绳”,在体制机制上织成“一张网”,以“串联+并联”梯次推进,实现征收净地“短平快”。
8月31日,道里区再次刷新主城区国有土地房屋征收的最快速度。用时仅12天,占地8.85万平方米的武威路铁顺街棚改项目千余户居民全部实现签约搬离。
签订双承诺责任书、实行简易办理程序、同步推进扫黑除恶……在一系列勇于破题、敢于攻坚的举措之下,道里区走出了一条符合区域实际的“棚改”路径,带来的是惠民项目的提质增速。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道里区创新实施简易征收程序。对已完成测量、认定的房屋发放验收单,居民可凭此先搬家,再签订征收协议。简易征收程序让日征收速度提高6倍。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棚改寄托着众多家庭改善居住条件的希望,在棚改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牢记使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实到行动上,知行合一。”道里区委书记冯延平说,“要让群众在棚改工作中真正得到实惠,让城市在棚改项目中得到快发展。”
消除“城市疮疤”
老城区添“家门口的公园”
“这破房子真是住够了,我们早就盼着动迁了。”安太胡同棚户区居民杨洪海说,听说这回真动迁了,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告别低矮的平房,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近日,道外区安太胡同地段棚改项目启动预征收,此举标志着今年哈市计划启动建设的18个“城市疮疤”地块改造项目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今年哈市对存在严重消防隐患及影响城市形象的小面积棚户区进行改造。净地后,原址将建设公共绿地及停车场。该项目的启动实施,极大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危房残破,街窄巷堵,污水横流……多年来,安太胡同地段棚户区已成为“城市疮疤”。区域内老旧危房集中,道路、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破损严重,卫生条件差,火灾隐患大,群众要求整体搬迁改造意愿十分强烈。
“安太胡同是哈市首个启动征收的‘城市疮疤’地块改造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0.06万平方米,征收户数23户,净地后该区域将改造成公共绿地。”道外区棚改办相关负责人任正岩说。
9月10日,香坊区启动司徒街平房区“城市疮疤”改造项目拆迁工作。仅用一天时间,该区域26户房屋全部拆除完毕,成为香坊区首个实现净地的“城市疮疤”改造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启动绿化工程施工,建成后形成消防通道1050余平方米,休闲绿地340余平方米,安放便民座椅8个,垃圾箱4个,“城市疮疤”将变身街头绿地,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9月15日,南岗区多部门联手,依法对教化街地段、木兰街地段两处“城市疮疤”予以集中拆除,共拆除有照房屋115.98平方米、无照房屋1300.47平方米、棚厦149.86平方米。这两个项目的启动实施,为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提升城区环境、畅通相关区域的交通网络创造了条件。
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今年哈尔滨市计划启动建设18个“城市疮疤”地块改造项目,共计征收户数885户,征收房屋面积4万平方米。主要分布于主城区4个区二环以内及周边区域。
“‘城市疮疤’地块改造项目,是指影响哈市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的面积较小、存在安全隐患,且无可出让用地、净地后只能用于市政公益设施建设的地块。”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哈市已陆续启动安太胡同、宁安街、香安街、香滨路等10余个“城市疮疤”项目征收工作。这些地块净地后,将在老城中心新添18处绿地花园,有效改善改造区域内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进一步美化城市景观。
“烂尾楼”重获新生
“新官理旧账”彻底解决回迁难
8月2日,一个令数百名购房人苦盼多年的好消息传来——历经停建16年后,位于新阳路的龙凤大厦项目在道里区多方协调下启动续建。
龙凤大厦项目位于道里区新阳路与哈药路交会处,楼高27层,1至4层为连体商服,5至27层为高层住宅,分为A、B两栋。龙凤大厦因纠纷已停建16年,是哈尔滨知名的“烂尾楼”。
为了啃下这块涉及民生福祉的“硬骨头”,道里区成立工作专班,在省、市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多措并举,为龙凤大厦的顺利续建扫清了障碍。
为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启动续建,道里区协调企业聘请黑龙江省寒地设计院对楼体进行了安全鉴定,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出具了楼体加固和续建方案。协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供水、供电、供暖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多部门协同作战,最终促成了施工单位按时进场施工。龙凤大厦项目预计明年年初建成,届时购房者将迁入新居。
只有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才会守牢初心、赢得民心。在棚改工作中,无论“新账”“旧账”,都是欠下的“民生账”“发展账”。哈尔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政贵有恒”,绝不把问题留给下一届,义不容辞地接下全盘工作、接下职责和承诺,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
面对1.6万户居民对幸福安居的热切期盼,哈尔滨市把26个历史遗留棚改项目逾期未回迁安置列入专项整治重要内容,重拳解决“回迁难”问题。
按照承诺做、紧盯目标干、对着问题改,今年以来,通过有力有序推进香坊区联草街、道里区田地街等回迁安置项目,已有490户居民通过原地回迁喜迁新居。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9106户,到2021年底实现1.6万户居民全部回迁,彻底解决哈市多年遗留的“回迁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