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岸婚姻大退潮:15年骤减8成
大S与汪小菲、吴奇隆与刘诗诗、高圆圆与赵又廷......“两岸明星婚姻”近年常攻占媒体版面,横跨海峡的爱情令粉丝称羡。但从荧幕上回到现实,两岸婚姻的实际情况却逐年冷却。
台湾联合新闻网10月7日报道,台湾“内政部”数据显示,两岸婚姻数量在2003年到达高峰(高达3万多对),之后大幅减少,15年间骤减8成,2018年两岸婚姻数量只有不到7千对。联合新闻网对两岸婚姻的“大退潮”现象进行分析,认为两岸间经济发展差异和“陆配”在台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等因素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数据来源:台湾“内政部”,图自台媒
根据台湾“内政部”数据,自1987年恢复民间往来后,两岸通婚数量逐渐增加,至2003年达到高峰,当年两岸结婚对数达3万4109对,占该年全台总结婚数近2成。但2004年却骤跌到1万1886对,大减2万多对,原因在于台湾官方建立两岸通婚“面谈机制”,使得结婚难度变高。此后长达近10年,两岸婚姻对数维持在1万多对,呈稳定趋势。
直到2014年,两岸婚姻对数跌破万对,仅剩9944对,之后几年逐年下降,2018年结婚对数仅6811对,创下统计以来最少纪录。
“陆配”男女比例的变化,图自台媒
两岸婚姻的性别分布也逐渐翻转。早期“陆女嫁台男”性别比例占绝大多数,以2004年为例,“陆女”比例高达98.2%,“陆男”仅占1.8%。2018年“陆女”比例下降到87.5%,“陆男”增加到12.5%,“台女”嫁“陆男”比率越来越高。
联合新闻网分析十五年间两岸通婚数量锐减,认为与两岸经济发展、台湾政策不友善两大因素有关。
原因一:大陆经济起飞
早年台湾经济起飞,生活条件优于大陆;但大陆近年经济和软硬件建设都逐年提升,人均GDP成长快速。大陆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人均GDP更已逼近台湾。“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理事长钟锦明指出,不只一线城市,大陆很多二三线城市现在也很进步,反观台湾,经济发展停滞、政党恶斗严重,看不到未来发展前景。
原因二:台湾政策不友善
被陆配视为“不平等”的台湾政策,是两岸婚姻“冷却”的另一原因。以“身份证”取得为例,“陆配”需住满6年才可申请,外籍配偶仅需4年。据台湾“移民署”截自2019年6月的统计,“陆配”取得“身份证”的比率仅38%,远低于外籍配偶的67%。
“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回应指出,近年台湾正在推动“陆配”相关权益放宽,包括:放宽“陆配”亲属来台探亲亲等范围等;至于“身份证”取得年限仍维持六年规定。
大陆“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负责人认为,两岸通婚数量减少,是两岸社会经济水平差距缩小、两岸婚姻逐渐恢复理性的表现。早年两岸婚姻具有“盲目性”,且大陆配偶绝大多数为女性。如今在大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下,定居大陆渐成两岸婚姻家庭的主流选择。
责任编辑:范斯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