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城美引客来

日期:10-08
健康产业重点项目

原标题:海清城美引客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美倩通讯员马芳

“空气清新,海水清澈,环境整洁,满眼绿色,秦皇岛真是个美丽的城市。”陕西游客吴永强对秦皇岛的美丽印象深刻。

近年来,河北秦皇岛市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培育绿色生活方式,让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生态底色更亮丽

“很多年见不着的海豹,今年又来了,说明咱这儿的生态越来越好了。”秦皇岛渔民李长富开心地说。辽东湾斑海豹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海洋生态环境非常“挑剔”。今年,在秦皇岛近海区域,久未谋面的斑海豹重现踪影,充分说明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效显著。

秦皇岛市委书记孟祥伟介绍,近年来,秦皇岛将“生态立市”确立为城市发展战略之首,加快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标兵城市。

作为滨海城市,秦皇岛有众多入海河流。为守护好一湾碧海,秦皇岛在全省率先实行“河长制”。2016年起,34名市级河长、113名县级河长、1463名乡村级河长正式上岗,实现“每一米河道都有人管”,不漏一个污染点。2017年,秦皇岛市在全国首批试点推行“湾长制”,划定生态红线和开发边界,取缔“三无”船舶1454艘。

通过建立全流域治理体系,综合运用自然、物理、生态等多种修复办法,海清河晏景象正在秦皇岛重现。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李悦鸿介绍,2018年,全市10个国家、省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比例为100%;饮用水源地和近岸海域功能区达标率均为100%,北戴河海水浴场水质I类标准达标率98.6%,比2015年提高6.7%。

近年来,秦皇岛市大力实施通道绿化、河流水系绿化、城区森林、沿海生态廊道、特色经济林等造林工程,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45%提高到2018年的54%,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城市环境更宜居

2016年,秦皇岛全面启动“走遍秦皇岛”活动。从市领导到社区干部,五级“路长”每天走遍街头巷尾,现场解决问题,对城市实现无缝隙、精细化管理。“目前,各级路长徒步巡查已超过11万公里,发现各类问题10万余个。一些社会反响强烈、市民长期关注的问题,在干部们一竿子插到底的努力下得到彻底解决。”秦皇岛市城管局考核科科长魏玉琦介绍。

秦皇岛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杨东明表示,通过“走遍秦皇岛”、智慧管理平台、“全民洗城”等载体,秦皇岛实现了城市细管、智管和众管。

此外,秦皇岛市还高标准制定城市规划、推动城乡建设,全面改善城市承载基础设施,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形成人才和产业虹吸效应。

在海港区燕阳里,曾经破旧不堪的老旧小区拆光了违章建筑,“变身”美丽花园;在海港区河北大街西段,高耸的“茂业双子座”即将成为新的城市地标和商贸中心……为打造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秦皇岛实施了茂业综合体、万达广场、秦皇岛火车站、奥体中心、文化广场等建设项目,建成一批城市容貌样板街、商业特色街区。同时持续推进“无双违”创建,累计拆除“双违”29117处、1639.5万平方米,并按照“以城定港、港城融合”的思路,着力建设国际知名旅游港和现代综合贸易港。

优势支撑更得力

秦皇岛在大幅压减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和取缔“散乱污”企业的基础上,聚焦旅游、康养、高新技术产业等优势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我们把旅游作为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突出‘可知、可达、可享、可再’,高标准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秦皇岛市市长张瑞书说。

近年来,秦皇岛市加快推动旅游转型升级,打造了山海旅游铁路、葡萄小镇、天女小镇等新型特色旅游项目,逐渐形成“旅游+康养+生态+文化+农业”全域旅游新品牌;积极拓展冬季旅游项目和服务,拉长旅游时间轴,实现旅游旺季变长变热,淡季变短变旺。

2016年,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成立,秦皇岛康养产业踏上高质量发展征程。12家国内外顶尖医疗机构入驻生命科学园,国际健康中心等重点项目投入运营,46个重点项目加速建设,核心区及休疗度假区、综合配套区、空港贸易区、绿色农业区、生态涵养区“一核五区”示范区发展框架全面拉开。

据悉,秦皇岛市正在重点发展高端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高端养生养老休疗、健康管理等产业,做大做精做强“医、药、养、健、游”五位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使生命健康产业成为秦皇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复合型技能人才更吃香 脱贫攻坚实招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