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冢埋藏了一段传奇,打字机里藏着什么秘密……听00后这样讲述建党故事

日期:10-06
00后

原标题:衣冠冢埋藏了一段传奇,打字机里藏着什么秘密……听00后这样讲述建党故事

摘要:今年9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携手举办“话说一大:听00后讲建党故事”研学活动,青少年们选取感兴趣的材料将建党小故事娓娓道来。

衣冠冢埋藏了一段传奇,打字机里藏着什么秘密……听00后这样讲述建党故事

“浙江镇海的一个偏僻小村,一座衣冠冢,埋藏着一段传奇……”

“1925年8月的青岛,医院的病榻上躺着一位青年,他面貌英挺、身材清瘦,但却已是病入膏肓。他想说话,却不时被剧烈的咳嗽打断,咳出来的是一口口鲜血。前来探视的同道好友,见到这一幕不禁潸然泪下。”

……

国庆期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响起了稚嫩的声音。他们是来自苏浙沪中小学的00后,用他们特有的语言给观众讲述建党故事。今年9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携手举办“话说一大:听00后讲建党故事”研学活动,青少年们选取感兴趣的材料将建党小故事娓娓道来。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讲述的吧。

忠诚源于信仰——一座衣冠冢的传奇

讲述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学生潘梦婕

浙江镇海的一个偏僻小村,一座衣冠冢,埋藏着一段传奇……

100多年前,一位少年辞别父亲,从这里赴上海当学徒,他恰如小溪汇入洪流,走向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大时代。时光流转,少年已成青年,他是金银匠张人亚。他贫穷却无畏、勇敢,他投入到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年轻的张人亚成为最早的一批工人党员。一年之后,中共二大制定了首部党章,这部党章成为中国革命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张人亚的革命生涯。他对工友们说:“做有人格的人,不要做人类的落伍者;扫除一切不幸,将生活做最根本的改造。”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上海被白色恐怖笼罩。当时,张人亚作为党中央保存并传送密钥文件的负责人,无时无刻不处于危险之中。艰难时刻,张人亚不弃初心,始终舍命保护党的机密。一个冬日的午后,张人亚突然悄悄回到镇海老家,他是冒险专程来转移一批重要文件的。张人亚告诉向来支持他搞革命的父亲:“这批文件比儿子的生命还要重要,一定要妥善保管。”第二天一早,张人亚告别父亲,这一别,竟成永别。张人亚走后,老父亲谎称儿子亡故,在树下为张人亚修了一座衣冠冢,将文件密封包好,藏进空棺,深埋地下,默默守护这个秘密20多年。

直到全国解放后,老父亲掘开墓穴,取出了儿子交给他的这包文件,托家人赴上海交还给党。这是一批极其珍贵的革命文件,其中就有柜中陈列的这本“共产党宣言”。几年后,张人亚的父亲过世,老人至死都不知道儿子的下落。直到2005年,在党史部门的帮助下,张家后人才得知,张人亚早在1932年就在江西中央苏区因积劳成疾病逝。

当我听到这个故事时,不禁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这些尘封多年的珍贵文件让信仰永世长存。

指尖的回响

讲述人:宝山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金茹轩

走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厅,你能看到一架黑色的迷你打字机,在幽幽的冷光灯下,无声讲述着历史的沧桑,键盘上似乎尚留存着指尖的余温。听,“哒哒哒”,打字声是多么清脆,仿佛带我们回到了曾经的风雨岁月。

你想知道这台打字机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这台打字机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吴弱男从英国购买的。它小巧别致,机身固定在黑色皮纸包裹的木盒内,合起来如同一只微型手提箱,如今,箱子略有残破,但打开箱盖仿佛能立即进入工作模式。“哒哒哒”,吴弱男用这台打字机为孙中山先生打印了不少英文函件。

之后,打字机辗转来到中共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的手中。原来,李大钊在日本读书时,就经常向爱国人士章士钊创办的杂志投稿,他杰出的文采吸引了章士钊。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李大钊与章士钊、吴弱男夫妇结下了深厚友谊。1921年建立中国共产党后,李大钊频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产党与孙中山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为了便于开展革命工作,李大钊向吴弱男借用这台打字机长达一个月之久。

夜深人静的时候,李大钊在屋里悄悄地打开手提箱。玲珑的键盘上下舞动,宛若一架钢琴在演奏动人的乐章。一有敌人来了,他就快速地关闭手提箱,将打印的秘密文件烧毁。在一个月中李大钊打印出不少党的秘密文件,并与共产国际和苏联驻华代表进行了密切联系。

1927年,李大钊不幸被军阀逮捕并杀害。为了纪念李大钊,吴弱男在新中国成立后把这台打字机捐献给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如今,这台打字机就静静地陈列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展厅中,每当看到这台依然闪耀着金属光泽的打字机,仿佛还能听到铿锵有力的敲击声,无比坚定,那指尖的回响,仍述说着往昔的悲壮与崇高。

最美好的年华

讲述人:蓬莱路第二小学学生田海霖

1925年8月的青岛,医院的病榻上躺着一位青年,他面貌英挺、身材清瘦,但却已是病入膏肓。他想说话,却不时被剧烈的咳嗽打断,咳出来的是一口口鲜血。前来探视的同道好友,见到这一幕不禁潸然泪下。

在弥留之际,他向身边的同志留下遗嘱:“希望全体同志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他就是王尽美,原名王瑞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王尽美自幼丧父,家庭贫困,靠着奶奶给地主当佣人,妈妈纺线糊口,家里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能供他上学读书,但他聪明好学,先后被两户富人找去作陪读生,由此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再大些,村里成立了初级小学,王尽美因品学兼优,被免去了所有的费用,念完初小,考入高小,优异的学习成绩还被载入了县志。

幼年的贫苦生活和艰难经历,在王尽美的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决心要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1918年,20岁的王尽美考取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伟大的五四运动在1919年5月爆发,这位意气风发的青年在这历史的洪流中蜕变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革命者,他和邓恩铭等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这份半月刊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启发青年觉悟。

1921年,他与邓恩铭作为山东党的代表,赴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一大”幸会毛泽东,王尽美写下了他最为著名的《肇在造化——赠友人》--“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并将“尽美”变作了自己的名字,这便是他要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长期的忘我工作与艰苦生活,让王尽美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结核病。即便如此,他依然抱病组织领导胶济铁路全线、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等,直至在工作的最前线溘然而逝。王尽美生命的刻度永远停在了27岁,他是中共一大代表中最早辞世的,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将他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中国共产党。

也正是因为无数的革命先辈奉献出了最美的年华,才让我们生活在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好时代。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财富,更是生生不息的民族之光。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彭薇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康辉海霞备稿时为什么要吸氧?并不是累病了 31岁扶贫干部走访农户时从楼上跌落 不幸辞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