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卫兴华:最怕听到“泰斗”的称呼

日期:10-04
卫兴华

原标题:“人民教育家”卫兴华:最怕听到“泰斗”的称呼

人大校长刘伟回忆36年前卫兴华指导自己修改论文。

新京报讯(记者王俊)一头银发、一副金丝眼镜,微笑常挂在嘴边,卫兴华总是一副温和的长者形象。尽管年逾九旬,他依然保持着忙碌的状态,人大的校园里,偶尔会看到他由人推着坐着轮椅经过;一些学术会议上,他也时常现身,讲马克思主义、讲心得、讲希冀。

“卫老师每天坚持学习工作不少于9个小时,不是在读书看报就是在写稿子。近几年平均每年发文量也在3、4篇以上。”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田超伟告诉新京报记者。

9月29日,卫兴华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因病未能参加颁授仪式。

“人民教育家”卫兴华:最怕听到“泰斗”的称呼

尽管

年逾九旬,卫兴华依然笔耕不辍。

人民大学新闻中心供图

指导学生论文标点符号、错别字一一纠正

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还记得36年前与卫兴华的交集。

那时,26岁的刘伟在北大就读硕士一年级,写了一篇以《资本论》研究对象为题的作业,寄给当时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卫兴华是杂志副主编。

“卫老师看了之后找我谈了一个上午,提了修改意见,让我拿回去改,再给他看,又谈了一个下午。”刘伟记得特别清楚,“我当时引的文章是传统俄文版《资本论》,他特意告诉我去买法文版译过来的《资本论》,法文更严格,让我对着译文修改文章。”

后来,这篇题为《试论作为<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生产方式”》成了刘伟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

传道、授业、解惑,从教近70年,卫兴华对学生一直谆谆教导。

每周召集学生到家里讨论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或者探讨社会主义经济学重点问题是一个固定“模块”。

田超伟研二开始跟着卫老师打稿子、改文章,从理论观点,到谋篇布局,再到标点符号,卫兴华都会一一教授。

“卫老师经常鼓励我勤思、勤学,独立完成文章,每完成一篇文章卫老师都会挤出时间帮我修改,甚至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错别字卫老师都会帮我纠正。”

最怕听到“泰斗”的称呼

在学术方面,卫兴华也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平日里,坚持每天学习工作不少于9个小时。

卫兴华的学生、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曾于2017年撰文,写自己92岁的老师:“病痛缠身,但其研究的步伐并没有停下来,几乎每年都有论著问世,在CSSI检索中发表的经济学论文数量多年居中国人民大学之首。”

洪银兴回忆,当年拜访卫兴华时正逢北京盛夏,推门进去,只见卫老师正穿着背心短裤伏案写作。

卫兴华的学术生涯,出版论著40余本、发表论文、文章1000多篇。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一届论文奖、第二届论文奖;2013年5月,获得与诺贝尔经济学奖相对应的世界马克思经济学奖;2015年,获吴玉章人文社科终身成就奖。

外界常把他称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泰斗”“经济学理论研究大师”。卫兴华不以为意,自言最怕听到“泰斗”这样的叫法。“这些是外面朋友给我戴的高帽子。我知道是对我的鼓励,但是这帽子太大了。”

他也多次直言,中国还没有世界级的经济学大师、泰斗,希望中国出这样的大家。

这次生病,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前去看望时,卫兴华心里还是惦记着学术、学院发展。

“卫老拉着我的手继续嘱咐我一定要把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办成世界一流的经济学院。”刘守英说。

不做“风派理论家”

卫兴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结缘,是一个巧合。

1950年人民大学成立政治经济教研室,苏联专家要培养研究生,卫兴华被挑中,成为人民大学的首届研究生。那时,他连“政治经济学”这个词都没听过。

此前接受采访时,卫兴华用“笨鸟先飞”来形容自己早期的学习生涯,“别人一遍能看懂的,我用10遍;人家用10遍能看懂的,我用100遍,所谓‘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

这种执着的劲头贯穿了卫兴华学术生涯。在许多学生的眼中,卫兴华的治学态度就是不惟上、不惟书、不惟风、不惟众、只惟实,不做“风派理论家”。

1956年,卫兴华在《经济研究》第一期上发表《关于资本主义地租理论中的一些问题》,指出于光远、薛暮桥等经济学界老前辈的经济学著作中存在问题,对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加总计算中的纰误提出纠正意见。

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曾流行分配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卫兴华最早对这种说法提出质疑。他认为,生产领域应是效率优先,优先于产值或GDP,但是分配领域不能效率优先于公平。

去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卫兴华用口述的方式讲了他眼中的改革开放。谈了40年来的成绩后,他也指出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上世纪80年代末,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搞‘物价改革闯关’就引发了一轮严重的通货膨胀。”“又比如,我们在收入分配问题上一度提出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没有很好地遏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国务院原副总理马凯曾为老师卫兴华作诗,称其“任尔东西风南北,攀峰不止自成家。

“经济学研究一定要立足于百姓”

此次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前缀的“人民”二字是卫兴华一直以来所珍重的。

早先接受采访时,他强调,经济学家应该成为人民的经济学家,在行动上更多考虑弱势群体、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我们这一代,更不用说老一代,首先考虑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人民的幸福。”

刘守英印象里,卫兴华多次表明过,“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宗旨一定是要立足于百姓。”

2015年12月,卫兴华获吴玉章人文社科终身成就奖和100万奖金。2016年4月,他便把奖金悉数捐出,纳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基金”。

当时,卫兴华在会场寄语年轻人,“理论要掌握群众,首先就要掌握高等院校的青年学生。”卫兴华话语中充满期待,“只有他们真学真信、踊跃投身,才能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注入新鲜血液和生机活力,才能让创新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新京报记者王俊

编辑张畅校对何燕

全球的鱼“游”上餐桌 沪上进口海产品来源地越来越丰富 今明两天 贵州省“东边日出西边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