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帮香港企业组团参加进博会,他说“香港人来上海发展是很自然的”|在上海的香港人②
摘要:“参展进博会面积几乎翻番的背后,是对内地广阔市场前景的看好与期待。”一直与香港企业打交道的钟永喜说,香港企业对内地尤其是上海市场很感兴趣。
上世纪90年代初,从事经贸推广工作的香港人钟永喜第一次来上海。他打算买几罐“当时还算拿得出手的”雀巢咖啡送给上海合作方。当时,雀巢咖啡刚进入内地市场不久。“普通食品商店压根不卖,只有像友谊商店等接待外宾的商店、宾馆才有售,而且一家店的存货也仅有几罐。”钟永喜回忆说,他跑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勉强凑齐了10罐。
11年前,看中上海发展前景的钟永喜,决定将事业与生活的重心完全转移到上海。当时,上海正在为举办2010年世博会而大兴土木,很多道路、地铁在修。“那时上海堵车现象很严重。”钟永喜继续回忆。
现在,一个不起眼的街角,都可能“隐藏”着一家全球咖啡品牌的中国首店。这些年,上海也新建了不少隧桥、地铁,交通大整治以及精细化管理更是大大改善了整座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我记得,前不久一份国内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还显示,上海已经跌出‘十大堵城’之列。”说起上海——这座被他视为“第二故乡”的城市——这些年来的进步,钟永喜如数家珍。
“对我们来说,到内地发展是很自然的”
在上海工作生活了11年,见证了上海的飞速发展,钟永喜也深深“烙”上这座城市的印记。他现任上海市政协委员,是上海香港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也是香港贸发局华东、华中首席代表。
香港素有“亚洲展览之都”的美誉。以钟永喜所在的,拥有50多年历史的香港贸发局为例,每年在当地举办30多个世界级贸易展览会及多项大型国际会议,吸引38000多家参展商、77万买家。早在1986年,香港贸发局就在上海开设了代表处,并一直致力于搭建沪港经贸合作平台。近年来,香港贸发局又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等,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中外企业把握商机。
最近,作为组展单位的香港贸发局,正在为香港企业参展第二届进博会进行最后“冲刺”。最新统计显示,在即将举行的第二届进博会上,由香港贸发局组织的香港企业参展面积将达到1432平方米(其中包括占地1000平方米的32家食品企业,以及占地432平方米的17家服务业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在首届进博会上,由香港贸发局组织的香港企业参展面积为800平方米。
“参展进博会面积几乎翻番的背后,是对内地广阔市场前景的看好与期待。”一直与香港企业打交道的钟永喜说,香港企业对内地尤其是上海市场很感兴趣。“对我们来说,到内地、到上海发展是很自然的。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内地和上海创业、就业、生活,两地的语言、文化方面几乎没有什么障碍。在这边的生活也都很习惯,不会觉得和香港有什么区别。”
“沪港两地的合作空间将越来越广阔”
在钟永喜看来,上海与香港是两座个性不同又各具特色的城市。现在,来上海经商的香港人越来越多。在很多香港人眼中,上海腔调中似乎已有了不少香港元素。
这些年来,沪港两地一直联系紧密,合作交流源远流长。上海和香港这两座城市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互相渗入,两座城市的融合也变得更加紧密。特别是实施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CEPA)以来,两地建立了沪港合作会议机制,在多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在去年8月举行的沪港合作会议第四次会议上,两地围绕经贸、教育、文化、金融、法律仲裁、科创等领域,又签署了15个合作协议。“我相信,沪港两地的合作空间将越来越广阔。”钟永喜说。
在钟永喜看来,两座城市也存在不少互补之处。如香港的离岸贸易很发达,上海企业可以通过香港“走出去”。当然,上海也有香港可以借鉴的地方,比如城市建设、教育、文化等很多方面都值得香港学习。这也是很多香港企业来到上海的原因。“香港在欧美、东盟有自己的渠道,内地企业可以通过香港和这些地区合作。上海和中亚沟通频繁,所以香港和这些地方做生意,还要借上海的平台。”钟永喜觉得,只有发挥好各自优势,形成合力,中国产品才能在全球有国际竞争力。
对于沪港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夯实合作,钟永喜给出了自己建议,他认为,当前,香港特区政府把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生物科技以及金融科技列为具有优势的四大发展范畴,这些发展方向与上海有些类似。“两地完全可以在这些领域强强联手,创造更好的应用场景”。
身为市政协委员,他关注营商环境和临港新片区
从事多年的经贸推广工作,钟永喜总是以一种较为敏锐的眼光,看待沪港两地的经贸合作关系。
虽然不少香港企业看好内地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仍有一些企业反映,在做进口贸易时,会遇到通关、准入标准、标识、成本、价格等方面的困惑。他举了一个例子,“同样的一款进口红酒,在香港超市售价60多元一瓶,在上海超市的售价却超过100元。”
类似的问题并非只有这一个。几年前,钟永喜在自家楼下的超市买了一款泰国方便面,当时的售价为5元。当他去泰国出差时却发现,同款方便面在当地的零售价只有1元。他当时还半开玩笑地与超市店员说“这就是你们去中国发展的机遇。”
不过,玩笑归玩笑,他开始思考,同一款进口红酒,香港只卖60元,上海的售价却超过100元;同一款泰国方便面,当地卖1元,上海却要卖5元。这么高的差价到底从何而来?“以红酒为例,即使算上关税,也只有不到80元,为什么要卖到100多元?”最终,他发现,“以前考虑得更多的是降税,但其实大部分成本在检验检疫、通关、仓储、物流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是成本。企业需要利润,加起来价格就是这么多。”钟永喜认为,“上海要做的事情,就是这20多块差额上的‘学问’。”
这就与营商环境相关。身为市政协委员,营商环境一直都是钟永喜关注的重点议题。履职以来,他参与了不少关于上海营商环境的调研、座谈等。最近,他又受聘成为上海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咨询会第一届咨询委员。在他看来,这些年,在政府部门的努力下,上海的营商环境改善了很多。
对于最近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钟永喜也有话说。此前,他走访一些在沪香港企业,听取他们对新片区的意见,不少企业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临港有点远。钟永喜认为,新片区从海、陆、空三个维度看,空(浦东国际机场)、海(洋山深水港)两方面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空港和海港,而陆路方面是短板。
“上海东站正在建设中,北联沪通铁路,南接沪乍杭铁路,将会是新片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新片区的发展,叠加上海东站的新客流,再加上浦东机场国际旅客的增长,相信日后往返市区与浦东机场的客流量将明显增加。”钟永喜指出。
如何提升新片区陆路的通达性?钟永喜建议,可建设一条从上海东站至虹桥站的铁路快线,或在现有地铁线路基础上改造提升。他以香港建设机场快线为例,提出应进一步优化区内外的交通衔接。从地图上看,上海东站距离虹桥站约五六十公里,与香港西九龙站到深圳北站差不多,而后者全程仅需18分钟。钟永喜认为,如果用18分钟,也能从虹桥火车站到达上海东站,就等于是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抵达临港新片区。这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起到不小的助推作用。
栏目主编:洪俊杰
文字编辑: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