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彩椒崇礼种寿光人来收市场需要更直接的销售链条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王颖)今年9月下旬,崇礼彩椒一度面临大面积滞销,虽然在政府与爱心企业的大力帮扶下得到了大幅缓解,但市场冷热变化仍让不少椒农记忆深刻。在反思中,除了凭“直觉”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外,对市场行情的反应迟缓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在全程关注崇礼彩椒滞销的报道过程中,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每年三季度,崇礼彩椒的主力收购商其实都是来自山东寿光,寿光的中间商会以“寿光”的名义,将这些彩椒卖向全国。彩椒种植者同时也是本地收购者的冯平表示,寿光销售链条值得学习,但过去太依赖中间商收购的产业格局需要调整,椒农与合作社要加大与市场对接,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堆成小山一样的彩椒。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崇礼种彩椒寿光来收购
从每年的第三季度开始,如果沿着崇礼境内的406县道一路北行,会发现这条道路几乎被红红黄黄的彩椒包围着。驱车而过的人们,会沿着常年被运输车辆压坏的县道一路颠簸,在路边散落一地的彩椒和望不到头的彩椒大棚不间断地在窗外一闪而过。而除此以外,来往车辆中,挂有“鲁G”、“鲁V”牌照的车辆也令人印象深刻,它们在人们视野中出现的频次,几乎与挂有河北当地牌照的车辆数目相同。不熟悉崇礼的人有时会有恍惚感,询问“这里是山东,还是河北?”
道路上无论是“鲁G”还是“鲁V”,牌照都来自山东潍坊,新京报记者采访了正在彩椒大棚与交易市场忙活的椒农,他们则给出更确切的消息,“车都是来自隶属于潍坊市的寿光,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会来崇礼收彩椒。”
崇礼的彩椒。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一些崇礼的椒农偶尔谈起这事儿总会有些许的不忿,原因在于,虽然自己手里的彩椒是靠这些寿光中间商售出,“可他们售卖时往往会以‘寿光’的名义出售,‘崇礼彩椒’的品牌没打出去。”
地理环境差异崇礼成为寿光补给地
崇礼区致富带头人协会会长王河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崇礼和寿光的彩椒成熟时间是错开的,每年的7、8、9月份,寿光地区温度较高,并不适宜彩椒的生长和成熟,而张家口地区则到了一年中仅有的三个能够丰收彩椒的月份,且品质与寿光彩椒不相上下,中间商会选择将彩椒运回寿光,或是直接发往全国各地的市场。”以此来看,崇礼可以算得上是寿光彩椒的“补给地”。
同样身为致富带头人和崇礼当地收购商的冯平也向记者解释,崇礼因为和寿光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温度差异比较大,寿光的彩椒会在每年10月至第二年7月初一茬接一茬地成熟上市,而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则由崇礼彩椒供应全国的市场。“张家口的冬天更冷,如果崇礼的椒农们想延长自己彩椒的供应时间,就需要继续投入水电、人力和冬季取暖的费用。这些都会成为种彩椒的成本,对于椒农来说,在多数年份中,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
9月下旬,记者在崇礼当地走访询问彩椒收购者,发现对方确实几乎全部来自于山东寿光。为什么不去收购家乡椒农的彩椒?收购商提到,“家里面的彩椒还没下来呢”。曾有收购商向记者表示,自己所收购的这批彩椒将运回寿光,但绝大多数的收购者则会选择直接将彩椒发往有订单需求的各地,除了北京、广州等全国蔬菜中转区外,也会选择直接发往北京、成都等地。
北京超市里标签标注产地为山东寿光的彩椒。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实际上,9月末,记者也在北京的超市内看到,标注为“产地:山东寿光”的彩椒已经出现在生鲜蔬菜区域的货架上,售价为每斤四元钱左右。
寿光蔬菜在全国有稳定市场对接
那么,来自寿光的收购商真的是在打着“寿光”的名义,在卖崇礼彩椒吗?
同是崇礼彩椒的种植者和收购者的冯平说,这件事并不神秘,甚至山东寿光作为全国几个最大的蔬菜中转站之一,把自己的蔬菜卖往全国,又将全国蔬菜买来再出售,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在冯平看来,这件事其实光明正大,甚至还有一些值得崇礼彩椒,以及崇礼当地收购商们学习的地方。
他以自己的经历向记者举例,“比如说我今天在崇礼乡亲们这里收购的彩椒,其实最终是为了送往我在广州已经对接几年的市场。寿光彩椒在一年中,上市的时间比崇礼彩椒长出3倍,他们确实用了崇礼的彩椒,对接了自己在7、8、9这三个月份无法供给的市场,但这恰恰反映出,寿光收购商建立起来的市场网络和销售链比崇礼更完善和牢固。”
冯平提到,其实在全国市场来看,并不存在“中间商以‘寿光’名义,销售崇礼彩椒”的情况。“行业里一般都会将其称为‘河北彩椒’,作为中间商,大家都是知道彩椒的真正来源的。”
那么为何第三季度市场上会出现“寿光彩椒”的说法呢?冯平介绍,这是源自寿光完整销售链条的名气。在市场上,人们谈及蔬菜的来源,有时候说的并非是产地,而是这些蔬菜的“经纪人”,也就是中间商,很多时候一句“寿光XXX(人名或公司)的货”,就足以卖出去了。“几乎每个寿光中间商,都是凭借自己或公司名字背后可靠的销售链条,而获得市场信任的。”冯平说,对于许多收购蔬菜的人来说,更在意的是谁在操作从收购转运再到中转站的这个流程。
只有拥有稳定市场才有机会避免滞销困局
冯平告诉新京报记者,“这几年,崇礼彩椒也是有口碑和品牌的,但是销售链、产业链一直没那么完整。而这一点,恰恰是需要我们向寿光的流程操作者去学习的。”
“如果可以有对接到的稳定市场,那么我们今年所面临的滞销问题,就几乎不会发生,至少也能有所缓解。”冯平解释说,每年市场上的需求量,其实是可以有个估算的,如果椒农或者合作社能够真正与市场对接,那么也就会更敏锐观察到市场的具体需求变化,不会将每年的销路完全“押”在中间商身上,那么来安排种植面积的时候也就不会纯粹凭着“直觉”,导致类似今年因产量激增而滞销的困局。更重要的是,如果有直接的市场对接渠道,即便市场需求减少,种植者也可以提前采取动作去寻找销路、寻求助力,而不至于像今年这样到了收获季才恍然大悟,开始四下寻求帮助。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摄影王颖
编辑唐峥校对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