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黔”路四通八达我们赶上好时代
贵州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引起热烈关注——
“黔”路四通八达我们赶上好时代
“通过这次展览可以让孩子好好感受一下贵州的巨大变化。”10月1日,贵阳市茶店小学教师刘漫丽牵着女儿,饶有兴致地参观成就展。
正值国庆节,贵州美术馆热闹非凡,“追梦展多彩感恩铸华章——贵州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人气高涨。
刘漫丽是赤水市人,现定居贵阳。她回忆,小时候从赤水到贵阳需要1天的时间,如今只需要4小时。“交通便捷了,回老家方便太多了,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身为交通人,看着一幅幅体现贵州交通建设变化的照片,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罗甸至望谟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险峰更是感慨万千。
1997年,刘险峰参与修建贵新高速公路。通车后,贵阳到都匀的车程从8小时缩短到1小时。“贵州的交通是一个奇迹,尤其是贵州的桥梁建设,世界高桥前100名中,有80多座在中国,其中有40多座就在贵州!”
贵州联建土木工程质量检测监控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彦森说,以前只是听说过这些著名的项目工程,现在观看一幅幅真实的照片,感到很震撼。贵州的交通网正在快速编织,高铁、地铁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实现了县县通。
“贵州发展好快。”在贵阳居住已有10多年的湖北人余世兰,真切感受到县县通高速带来的出行便利,“贵州风景优美,去哪里都方便”。
“以前,外省人不了解贵州的情况,可能会有所误解。现在,只要到过贵州的人,就有想来贵州生活的愿望,你就会有留下来的冲动。”余世兰说。
“现在变化太大了。”94岁的廖红强老人是江西人,1976年支援三线建设来到贵州六盘水。他说,当时六盘水不通火车,要从贵阳乘车到安顺,再转车到六盘水。现在,六盘水到贵阳不仅仅公路通了,火车通了,高速公路也通了。事实证明,“国家强大了,发展好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一位定居贵阳的四川籍老人在观展现场回忆,上世纪50年代,他来到贵阳的时候,路少、车少、高楼少,大十字的路只有三四米宽,路两侧的房子还是砖瓦房和草房。
“贵阳这座城市是我看着长大的。”老人说,“到了上世纪80年代,贵阳市区有了中巴车。最近几年来,贵阳市的发展突飞猛进,车子多了,一环不够用,建了中环和二环,路网从市区往外延伸。”
70岁的贵阳市民郭阳谷也有同样的感受,“改革开放后,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车水马龙,交通四通八达。我和新中国一起成长,我感到很骄傲,感到很幸福。”(记者杜高富见习记者王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