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见证70年·外国人的追梦故事|“老西”与中国25年的“氟缘”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70年来,许多国际友人不仅亲历和参与了中国的沧桑历程,而且为中国发展与进步、中外交流合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同行者。他们了解中国奇迹背后的必然逻辑和精神动力,相信未来世界将见证一个更加繁荣进步的中国,一个更多造福人类的中国。《参考消息》推出“见证70年:外国人的追梦故事”专题报道,讲述在华外国人逐梦筑梦故事。
参考消息网10月2日报道飞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向西北航行七八个小时后,在圣彼得堡机场降落……“老西”已经数不清自己往返两地有多少次。每一次,都与中俄两国的技术交流有着密切联系。
俄罗斯氟化工专家西特里维·德米特里·尼基甫洛维奇在中国被亲切地称为“老西”,他与中国25年的情缘,一直与“氟”有关。
1990年早春,国有老牌企业衢州化学工业公司(巨化集团前身)决定“二次创业”,进军当时国内外市场上的“香饽饽”——氟化工产业。时任公司总经理韩春生与俄罗斯应用化学科学中心达成合作,开发生产聚四氟乙烯,研发系列新材料、新产品。1994年10月,63岁的总工程师西特里维带着专家小组从圣彼得堡出发,来到中国。
俄罗斯氟化工专家西特里维·德米特里·尼基甫洛维奇
上世纪90年代的小城衢州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通往公司的道路两旁举目四望尽是农田。“工厂离这里还远吗?”有俄罗斯专家问。中方项目负责人刘越鹏有些窘迫地指着眼前一大片农田说:“这里就是我们即将规划建设的聚四氟乙烯装置所在地。”
看到专家小组的同事面露难色,西特里维打破僵局。“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的。”说话间他跳下车,开始步量农田长宽。
一切从零开始。双方工程技术人员日夜奋战,只用了三个月便提前完成项目基础设计初稿。后续工作还需部分俄方专家留守监测方案实施。
但并不是所有的俄罗斯专家都选择留下。在欢送晚宴上,西特里维道出了选择留下的原因:“我从小就会唱《莫斯科-北京》这首歌,中国那时就进入了我的梦里。”
从此以后,公司多了一个每天按时上班、经常加班的俄罗斯员工。西特里维·德米特里·尼基甫洛维奇从此成为中国同事口中的“老西”。
从2000年就与老西开始技术接触的氟聚合物事业部总经理余考明说:“在氟化工领域,老西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理论水平、严谨的演算能力,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25年来,老西见证、参与了巨化氟聚合物产业从一片农田里起步,由小到大、由弱转强的全过程,巨化也完全实现了产品替代进口、破除垄断的目标。
2000年,老西获得浙江省第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永久居留证;同年12月8日,他又获得公安部颁发的“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在老西获得的诸多荣誉中,最显眼的莫过于“友谊奖”:1997年获西湖友谊奖,1998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2010年获人民友谊贡献奖,2016年获西湖友谊杰出贡献奖……20多年来,他成为中俄科技合作交流的一座桥梁。
2005年,俄罗斯应用化学科学中心为老西办理了退休手续。但在中国,他仍以氟聚合物事业部技术总监的身份,每天准时上下班。腿脚不利索了,他就提早20分钟出发。只是每次经过高耸的四氟乙烯单体塔时,略微有些失落说:“再也不能爬上去盯现场了。”
今年7月,以“西特里维”命名的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合作园西特里维氟材料研究院在杭州揭牌。88岁高龄的老西身体抱恙,他在病榻上表示依然可以“远程发令”。
老西说,和中国的建设者们一起度过的20多年难忘时光,是他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中国的开放程度是空前的,我为自己能够亲身经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而感到无比骄傲。”(本文由段菁菁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