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来京郊平谷看一场无害化的垃圾之旅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通讯员杜鹏辉)我国每人每年平均产生约300公斤垃圾,许多城市都面临垃圾围城的局面。从“有用之身”变为“无用废物”,垃圾离开人们视野之后,究竟经历什么,又是什么让垃圾摇身一变,重新成为了人们可再利用的的“好帮手”?日前,记者跟平谷的垃圾运输车辆,在北京市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当中第一个取得全生产工艺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里,目睹了一场“垃圾之旅”。
平谷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全景。北京环卫集团平谷公司供图
第一站垃圾转运站
近日,在平谷区的一处垃圾转运站内,记者看到环卫工人通过一键操作,一桶一桶的垃圾就自动进入密闭式垃圾运输车。现场作业的环卫工人王师傅告诉记者,“夏季垃圾比较多,冬季相对较少。小区的保洁员将袋装垃圾倒入压缩容器后,我们只要按下设备按钮,液压系统就开始运转,垃圾在强大的压力下被挤压成‘豆腐块’状,继而被装到清运车上运走。”
记者了解到,2017年9月,北京环卫集团平谷公司率先以滨河小区为试点,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至今,已完成71个小区的设施布置,注册8300余户,共涉及居民23000余人,各品类垃圾日均总量为85吨,其中厨余垃圾分出率8.25%、再生资源分出率6.25%,社区生活垃圾量明显下降。
生活垃圾中,织物、纸板、塑料等可以回收再利用,厨余垃圾经过加工后可制作肥料,其他垃圾经过压缩后又将去到哪里呢?
第二站垃圾池
走入位于东高村镇的平谷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找到垃圾池的位置,对于已经被压缩成豆腐块的垃圾们来说,这一站就要真的“下车”了。到了这里,各种垃圾会通过卸料平台被倒入垃圾池。
垃圾池被设计为负压状态,能有效防止臭气外溢。此外,记者看到,垃圾池外还设置了除臭液装置和密闭封幕机。整个垃圾池可容纳近8000立方米垃圾,其中,新进入的垃圾需堆积7天发酵。
垃圾随车辆运往垃圾池。北京环卫集团平谷公司供图
“等待焚烧的垃圾需要将水分沥干、发酵,达到燃烧的热值,再由垃圾抓斗送入炉内燃烧。”工作人员介绍。
在垃圾吊装车间外,垃圾吊的巨型钢爪正灵活地抓取垃圾,堆成小山状的垃圾在这一抓一起间被投送进焚烧炉。
第三站焚烧炉
“现在焚烧炉内温度高达850℃以上。”中控室的值长苏福占介绍说,垃圾的干燥、燃烧、燃烬处理等一系列过程都在焚烧炉内完成。
炉排不间断进行着顺推往复运动,使垃圾得以充分燃烧。焚烧炉内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与锅炉受热面进行热交换后产生热蒸气,热蒸气通过管道进入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冲转,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运转,产生清洁能源电力,然后通过升压变压器后送入马坊变电站。
“一吨垃圾只要1小时40分钟就能被‘吃干榨尽’,并发电320千瓦时。”运行部负责人赵书伟说。2018年9月并网发电以来,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处理生活垃圾14.17万吨,提供电力2550万千瓦时,满足了近万户普通居民一年的生活用电。
第四站无害化处理
据了解,经过充分焚烧的垃圾最终会有三大类剩余物,分别是炉渣、飞灰和废气。为此,工作人员会运用技术,消除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这是实现该项目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重要技术措施。此外,焚烧后所产生的炉渣可进行综合利用,制成环保砖。飞灰则是通过螯合系统进行螯合稳定化处理之后,运到卫生填埋场进行填埋。
“垃圾进入电厂之后,会经过各个成熟的环节及工艺进行处理,污染物排放优于国家标准,关键指标达到欧盟标准,并杜绝造成任何二次污染。”赵书伟说。目前,平谷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北京市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当中第一个取得包括“垃圾收集进料+垃圾前处理+焚烧发电并网+飞灰固化处理+残渣填埋”在内的全生产工艺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记者在厂门口看到,主体建筑外墙上的烟气在线监视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出垃圾焚烧处理时的温度、流速以及焚烧所产生的各项气体浓度。在外墙明显位置安装烟气实时监测显示屏,公开生活垃圾焚烧厂的运行信息,这些数据与市生态环境局在线联网,实现了24小时实时监测。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通讯员杜鹏辉
编辑唐峥校对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