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自述:新作《月落荒寺》 , 让小说重回神秘

日期:09-30
月落荒寺隐身衣

原标题:格非自述:新作《月落荒寺》,让小说重回神秘

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新作《月落荒寺》9月28日正式开启预售。前几日,出版方人民文学出版社找格非为预售的图书签名时,顺带请格非先生聊了聊这部新作的写作缘起。我们特此独家刊发这段自述。

讲述|格非

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新作《月落荒寺》9月28日正式开启预售。前几日,出版方人民文学出版社找格非为预售的图书签名时,顺带请格非先生聊了聊这部新作的写作缘起。我们特此独家刊发这段自述。

格非提到有读者说这部作品花了四五个小时就读完了,自己对此有些担忧,因为这部小说里“安排了很多埋伏,花了很多的心思,希望大家慢慢读”。

格非自述:新作《月落荒寺》 , 让小说重回神秘

格非,江苏镇江丹徒人,“先锋文学”代表作家之一。生于1964年,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著有《格非文集》《欲望的旗帜》《小说讲稿》“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01

《月落荒寺》的缘起

非常感谢大家关注我的新书《月落荒寺》,这本小说是继《江南三部曲》和《望春风》之后的一部长篇新作。

说到这部书的缘起,差不多是在2016年9月19日这一天,也就是三年前的这个时间,我的一个好朋友刘雪枫,也是著名的音乐人,他在圆明园正觉寺花家怡园的外边举办了一场中秋音乐会。那天我从晚上七八点钟的音乐会开始,一直待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钟,这个过程里面当然我们欣赏了很多音乐,有西方的古典音乐,德彪西、李斯特、柯达伊,当然也有中国的京剧,各种各样的戏曲、古琴、古筝。

当时我脑子里一直在构思这个小说,这样一个音乐会对我的刺激非常大,朋友们从各个地方来,事实上我也带了五六个朋友去欣赏这个音乐会。整个七八个小时待下来,一直到凌晨,我差不多就把这个小说大致的构架想完了,花了差不多五六个月时间把这个作品写出来。(也就是说)整体写作的时间可能是在两年前完成的。

最先读到这部小说的一些读者也给了我一些反馈意见,大家都读得非常快,大部分人一个晚上就读完了,最快的一个人说是五个小时就读完了。当然大家读这么快,我也没有理由不高兴,也说明这个书的故事比较好看。但另外一方面,我觉得读得很快,我个人也有点担忧,因为在整个小说里面我还是安排了很多埋伏,花了很多的心思,所以我也希望大家慢慢地阅读这本书。

格非自述:新作《月落荒寺》 , 让小说重回神秘

《月落荒寺》,作者:格非,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9月

02

《月落荒寺》与《隐身衣》

人民文学出版社是中国最著名的文学出版机构之一,我记得当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同时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机构,它里边有大量的专家,所以它在文学领域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我很有幸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过好几本书,包括小说集,也包括《隐身衣》,以及最近的《月落荒寺》,我想向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们致以我的敬意。

我在构思这本书的时候是把它跟《隐身衣》的故事联系起来的,《隐身衣》的故事写的是很普通的一个人,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人,以这个人为主人公写的一个故事。《月落荒寺》的故事跟《隐身衣》有错综的地方,有交叉的地方,它写的主要是以知识分子这个群体为主人公的生活圈子,他周围的朋友里也包括艺术家,官员,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当然,我觉得由作家来描述自己作品里面的故事或者意蕴都很困难,我主要是在《隐身衣》的构架之下让故事延伸,有一个外部的故事构架。

03

《月落荒寺》的三个线索

这部作品的写作想法主要是什么呢?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由于这个时代的变化,我们都在重新定位自己,我们也在不断地调和或者说调整自己跟生活之间的关系。这当中当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这当中会有不同的人物。

这个作品的主人公林宜生,他是一个哲学老师,这个作品里边有三个部分,或者说有三个线索。

第一个部分写的是林宜生这个哲学老师和他的朋友们之间的故事。这个部分主要是描述不同的人,比如说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官员,或者说一个生意人,或者说一个艺术策展人,写所有这些人在我们今天现实中基本的生存状况,这是第一个线索。

第二个线索是描写林宜生和楚云的关系。这个线索里边我想呈现的是现实生活和可能的生活之间的关联。我们都是受到现实各种条件或者状况的制约,每个人都是如此,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寻找自我的企图,或者说重建自我的主体性的企图,这就使得我们既在现实生活之中,同时又向往另外一种存在,这是一种可能性的存在,这是小说里面的第二个线索。

第三个线索涉及到林宜生作为父亲和孩子的关系。中国的代际之分,从80后到今天,实际上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年轻人,(他们的)生活观念和对于生活方式的理解有非常大的不同,但是这当中还是可以进行沟通的,所以这个小说也写到林宜生和他的孩子之间的隔阂,一直写到最后的调和、和解的过程。

大致我想通过这三个方面来描述今天的现实以及我们自己对精神生活的某种追求吧。

04

小说与新闻最大的不同

至于说到这个作品与以往作品的区别,我感觉到今天的小说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第一个方面是科学以及数学或者说大数据对这个世界的解释,使得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被分析、可以被解释的。第二个非常大的压力是来自于新闻,这使得小说越来越像新闻,新闻也在讲我们的现实,也在记述这个现实中发生的故事。小说跟新闻之间最大的不同,我认为是现实生活本身不像新闻那样条分缕析,有事件的起因、结果,它本身是非常神秘的,所以我希望重新让小说回到神秘的过程,重新来看待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其实包含非常多的层面,这样才能在今天这样一个新闻媒体包括自媒体占主导的话语空间里,重新寻找(到)小说写作的动力。这是这个小说跟以往很大的不同。

但是这部作品跟我以前的作品也有联络,所以从《江南三部曲》到《望春风》,到《隐身衣》《月落荒寺》,对我来说实际上是对整个中国社会的一种持续的思考,它里面是有连续性的,大家如果读过我的作品,(就会)知道这些作品当中有一些主题是连续的。当然也有一些区别,这主要是因为生活在变化。我觉得作家(应该)要有能力分析当今的现实,同时通过他的艺术手段把这样一个现实通过特殊的修辞呈现出来。谢谢。

作者|格非

编辑|余雅琴

王一新调研“专精特新”和“小升规”企业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的“退耕还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