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协昆明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召开
昆明故事如何才能“讲得好”?特色品牌如何才能“叫得响”?春城如何更有“国际范”?9月27日,政协昆明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召开。会议围绕“挖掘昆明特色文化元素,提升城市影响力”开展协商议政,为昆明打造“三大品牌”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市政协主席熊瑞丽出席会议并讲话。
聚焦昆明特色文化元素建言献策
荣获第18届“国际花园城市”金奖,国家植物博物馆和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云南陆军讲武堂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会上,副市长周红斌通报了关于我市打造“三大品牌”、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工作情况。
市政协常委们围绕“打造国际活动品牌、提升昆明知名度”“强化城市标识建设、打造昆明特色风貌”“创新发展特色文化、提升昆明吸引力”3个专题开展分组协商,氛围热烈,讨论充分。大会发言环节,11名常委、委员、党派团体单位代表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全程列席会议,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并与常委们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
缺乏特色知名活动、品牌影响力不广,很多市政协委员认为这是昆明缺少“国际范”的原因。市政协第一调研组认为,要做强会展节庆活动,在活动中植入昆明文化内涵,讲好“昆明故事”,彰显昆明独特的城市气质和历史文脉。
“一个城市要有国际范,就必须增添一些‘国际味’。”市政协常委、昆明百家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承爽建议加强大型国际活动品牌的策划和引进,设立昆明城市国际日,以国际日为依托,定期举行一系列与来自全世界的国际友人共享共建的活动,并不断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市政协常委、云南行知探索体育文旅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艳萍建议在打造好“昆明高原国际马拉松赛”自主品牌的基础上,培育户外运动产业集群,为昆明的国际化发展注入新动力。市政协委员张晓明建议,打造国际性活动品牌,必须有一支善用国际规则、善于与外国人打交道的人才队伍,必须严守外事纪律、加强归口管理、避免政出多门。
城市地标,是认识城市的重要名片。市政协第二调研组认为,要健全完善国际化城市标识,打造昆明历史人文特色新标识,塑造昆明现代城市新标识,在“特”上下功夫,做足“花”文章,打响“游”品牌,写好“春”画卷,让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国际新城与良好生态宜居环境交相辉映。
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效应
昆明新地标怎么打造?市政协第三调研组认为,要规划建设一个“民族团结”的城市文化标识,打造一条以民族刺绣文化为主的产业链,设计一项民族文化最新文旅项目,创立一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训中心,创作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元素的文艺精品,持续巩固和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创建效应,进一步提升昆明城市吸引力。市政协委员、云南海外国际旅游集团副总监张聪提出春城“一带一路、一圈四极”的复合型地标方案。“一带”指“环翠湖传统历史文化繁荣带”;“一路”的核心是双地标,即“恒隆广场”和明年即将竣工的“春之眼”;“一圈”即环滇池高原湖滨生态养生度假圈;“四极”,即春城四周魅力形象地标建筑,包括长水国际机场、巫家坝——会展片区、万达双塔、国家植物园。市政协常委钱春萍建议从绿色文化入手打造昆明新地标,叫响“春城高原绿道”品牌,强化生态文明意识,恢复设立“花朝节”,打造绿色文化游线,串联“历史文化名城”绿色文化资源。
在如何挖掘昆明特色文化元素方面,市政协委员、西山区政协主席章震建议以徐霞客历史文化资源为内核,全面实施“徐霞客”品牌整合工程,以此盘活徐霞客历史文化资源。市政协委员、昆明恒辉城市艺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毕晓芬建议,打造“飞花自然境春光不夜城”的主题灯光秀,提升昆明城市影响力,照亮昆明城市新高度。来自民盟昆明市委的委员建议,大力挖掘昆明水文化,进一步恢复水景观,书写水文章,打造水品牌,不断扩容春城花都建设内涵。
熊瑞丽表示,文化是城市之本、发展之魂。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是人民政协长期以来的重要履职内容之一,我们要围绕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这个宏伟目标,发挥人民政协文化文史工作的特长和优势,继续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建有用之言、谋发展良策。(昆明日报记者陈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