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见证法治中国

日期:09-30
高铭暄

原标题:面对面|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见证法治中国

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高铭暄是当代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作为唯一全程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制定的学者、新中国第一位刑法学博导、改革开放后第一部法学学术专著的撰写者和第一部统编刑法学教科书的主编者,他为我国刑法学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旧中国走来的中国刑法学大家 70年前亲历开国大典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见证法治中国

从1947年上大学算起,高铭暄与法学结缘已经70余年。1928年高铭暄出生在浙江省玉环县一个小渔村,父亲和叔叔在法院工作。1947年高中毕业后,高铭暄同时被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和复旦大学录取,考虑到父亲在杭州工作,高铭暄选择进入浙江大学法学院学习。

大学一年级,由于聘请的刑法学教授还未到任,时任浙江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国际法学家李浩培亲自上阵,教授高铭暄他们这届学生刑法学。这一年的学习,让高铭暄选择了刑法作为一生从事的方向。

1949年9月,浙江大学法学院停办,高铭暄转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半个月后,新中国成立。作为学生代表,高铭暄参加了开国大典。70年前的庄严典礼,成为高铭暄一辈子的珍贵记忆。

高铭暄:我们北大学生队伍大概在现在人民大会堂那个地方,我觉得很荣幸。开国大典多庄严,我们能够参加。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了,我一定要为我们国家出力。

25年 38稿他是唯一一位全程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制定的学者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见证法治中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法律领域的建设同样如此。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各部门法包括刑法在内都列入了议事日程。而出于治理社会、打击犯罪,保障国家和公共安全的需要,刑法的起草和制定尤显迫切。

要起草刑法,首先要建立刑法起草小组。当时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刚一年的高铭暄被抽调到刑法起草小组。1954年10月,26岁的高铭暄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律室,他是二十多人的起草小组中唯一真正出身刑法专业科班的工作人员。

为起草好新中国第一部刑法,起草小组收集了国内外大量的法律法规、案件判例等资料,甚至唐律、清律乃至民国时期的六法全书,都是起草小组要阅读和讨论的对象。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见证法治中国

从1954年起草小组成立,到1957年6月,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起草小组就新中国第一部刑法草案先后撰写修改了22稿。这部草案本已在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征求代表意见,但因故搁置。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结束,起草小组的工作重新启动,刑法草案出了33稿,但再次搁置。直到1978年10月,刑法典起草再次启动,高铭暄重新回到起草小组。

经过200多个紧张的日日夜夜,刑法起草小组在原来33稿的基础之上又五易其稿。1979年5月,第38稿的刑法典草稿获得中央政治局原则通过,并提交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讨论审议。1979年7月1日下午,高铭暄在现场见证了讨论审议的过程。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见证法治中国

高铭暄:1979年7月1日下午4点05分,我把这个历史时刻定格一下,一通过一鼓掌我就一看表,4点05分,激动到极点了,当时兴奋得很。25年的经历25年的曲折25年的艰苦,终于大家全部举手,全场一致通过

泱泱大国自此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刑事法典,刑事诉讼活动终于有法可依了。一部刑法典的制定历经25年,已然耗去高铭暄人生的四分之一,他也成为唯一一位自始至终参与刑法典创制的学者。

让“罪行法定”成为当代中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见证法治中国

1979年之后的这40年,中国历次刑法修正案的讨论,高铭暄都参与见证。在上世纪80年代的讨论中,作为主编,高铭暄选取了“罪刑法定”、“罪与刑相适应”、“罪责自负”、“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四条原则,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写入了新中国第一本刑法学统编教材《刑法学》。通过这部统编教材,“罪刑法定”原则影响了一届又一届法律专业学子,并最终被1997年修订的《刑法》所采纳,成为当代中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记者:您为什么一直坚持“罪刑法定”这个原则?

高铭暄:因为“罪刑法定”是保护老百姓一个很重要的条文,有一个保障。你说我犯罪,请拿出条文来说我犯什么罪哪条罪,如果在法律上找不到这个条文依据,就不能说他是构成犯罪。这显然就是带有民主性的,而具有保障人权性。

新中国第一位刑法学博导 91岁仍热爱三尺讲台学生是他最大的成就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见证法治中国

通过教材影响学子仅仅是一种方式,高铭暄更珍视的是三尺讲台。l984年l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高铭暄成为我国刑法学专业第一位博导,从此结束了新中国不能自己培养刑法学博士的历史。

自1984年至今,高铭暄已经培养了六十多位刑法学博士生,其中不乏法学大家和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他说:“我的学生们,是我一生最大的成就。”

高铭暄:教师就是要培养人才的。我这一生就喜欢坐冷板凳,喜欢有自己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随着自己慢慢老去,总有一天是干不动的,但是还有些东西留给社会,这是我精神上的财富。

获“切萨雷•贝卡里亚”奖亚洲第一人中国刑法获世界承认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见证法治中国

2015年4月15日,高铭暄在卡塔尔多哈联合国大会上荣获国际社会防卫学会颁发的“切萨雷•贝卡里亚”大奖。“切萨雷•贝卡里亚”奖素有“刑法学界的小诺贝尔奖”之称,高铭暄是获得该奖的的亚洲第一人。

高铭暄:这个荣誉首先归于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另外一方面也证明了我们的刑法学为国际所承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能够走向世界,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的刑法是接地气的,也是符合我们人民利益的。

“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法学泰斗竟还是京剧票友

虽然已经91岁高龄,但高铭暄依然带有3位博士生,并且笔耕不辍,继续着他的刑法学研究。而在闲暇之余,唱京戏既是他的业余爱好,也是他的“长寿之道”。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见证法治中国

高铭暄:《洪羊洞》头一句“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为了国家哪有过半日的闲空?意思是都在工作。这句话比较符合我的心情,也是符合我的实际情况,是我喜欢的。

责任编辑:刘光博

人民日报: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的辉煌 新京报社论:永怀赤子之心 致敬平凡中的伟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