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新医改百日:患者分流明显,基层门诊量增加
预计今年基层诊疗量将比去年净增800万人次以上。
新京报快讯(记者戴轩)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自2019年6月15日起实施。记者今日(9月29日)从北京市卫健委获悉,百日中,近3700所医疗机构服务运行平稳,完成门急诊量6200多万人次,出院140多万人次。改革总体符合预期,反响良好。
门诊向基层分流,住院服务向大医院集中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政实施后,分级诊疗效果持续向好。北京门急诊量增长4.8%,其中,一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长10.4%,二级医院增长2.4%,三级医院增长4%。
基层门诊量已连续30个月增幅明显高于二级和三级医院,呈现门诊服务向基层机构分流的良好态势,预计今年基层诊疗量将比去年净增800万人次以上。住院服务则向三级医院集中,三级医院出院人次增长5.3%,二级医院增长2.5%,三级医院完成的出院量已占北京全市的85%以上。各级医疗机构门诊和出院量的结构变化符合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方向和要求。
医药费用增长放缓
新医改后,医疗服务补偿结构得到优化。中医、病理、康复、精神、手术治疗等技术劳动收入占比增长了1.9个百分点,新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规范服务行为,保证服务质量。检验收入、卫生材料和药费占比分别下降0.3、0.9和1个百分点。
2017年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北京医药费用年增幅控制在8%左右。今年6月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以来,医药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6%,增长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门急诊次均费用、出院例均费用分别增长0.2%、1.9%(未扣除物价变化因素),是十五年以来费用增长幅度最低的一段时期,门诊和出院患者费用中医用耗材和检验所占比例已有下降。
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和医用耗材联合采购效果明显。北京实施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25种国家集中采购药品价格平均降低了52%,已完成全年采购目标量的94.4%,预计全年可节省药费15亿元。开展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涉及心内血管支架等六大类,价格平均下降15%,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百日,节省费用1.5亿元,一年可节省耗材费用5.5亿元。
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预约大医院号
两轮医改新政实施的同时,北京改善医疗服务得到持续加强。
针对慢病患者就近开具稳定服用的药品需求,在2017年推出高血压、糖尿病等四种慢病二个月长期处方服务基础上,今年增加了慢阻肺长期处方服务。百日来共开出长处方12308张,其中慢阻肺长期处方服务2014人次。
提供便民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持续增加,建立国家级和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基层服务点98个;3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能提供二、三级医疗机构信息化预约挂号服务和清创缝合、换药、拆线、外伤止血包扎等外科技术服务,307个能提供移动支付服务。
此外,协和医院等50余家三级医疗机构率先实行医保卡、身份证等替代医院自行发放的就诊卡,便利患者就医。
新京报记者戴轩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