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毛泽东改词,这首歌传唱七十多年经久不衰
摘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经典歌曲在这里诞生。
伟大的作品往往因反映了人们最普遍的情感,使人忘了它原本的诞生地。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是这样。
这首已传唱七十多年、唱出亿万人民心声的经典歌曲,是词曲作者曹火星先生在位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区堂上村创作的。他当年激情澎湃搞创作的中堂庙,如今设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也成为堂上村绿色发展的新支点。
太行小山村诞生大作品
曹火星,现代著名音乐家,作曲家,河北省平山县西岗南村人,代表作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的祖国到处是春天》等。他原名曹峙,1938年,14岁的曹火星参加革命,加入平山县抗日救国会的宣传队“铁血剧社”,为表示抗战到底、不怕牺牲的决心,自己改名火星,立志要成为一颗闪亮的红星,做一名真正的战士。剧社后来划归晋察冀边区抗日联合会领导,并更名为群众剧社,他还在这个剧社工作,并在华北联大音乐系学习过作曲和指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调到天津。他曾任天津歌舞团团长、创作组组长、天津歌舞剧院院长,是中国音协常务理事、天津音协副主席。1999年逝世。
1943年,是曹火星生命中最值得纪念的一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月,他和同伴40余人挥别家乡平山,组成若干小分队来到平西敌后抗日根据地,深入生活,从事音乐创作,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宣传党的抗日主张。10月,曹火星和剧社的赵艺平、赵珂、张学明等人组成小分队,翻山越岭转战到房山霞云岭的堂上村,一边搞减租减息运动,一边把党的抗日政策编成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节目。就在堂上村,他写下了不朽之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更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堂上村在百花山主峰白草畔山腰,位于北京房山区和河北涞水县、涿鹿县交界,距北京城区130公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属平西抗日根据地房涞涿联合县,隶属晋察冀根据地,大致位于其东北方向。
这里是革命老区,为抗战胜利作出很大贡献。今年70岁的堂上村老支书李增军介绍,由于处在太行山区,这里耕地少,收成也不佳,在他父母的年代有“糠菜半年粮”的说法,即一年的收成只够吃半年多时间,还有一百多天要吃树叶,“只要羊能吃的树叶,人都会吃,不吃就活不下去”。然而,就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堂上村30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能积攒一点粮食,凑足公粮,送给前方战斗的八路军战士。那时候,村里的女人们还做军鞋,男人们经常帮着前方战士抬担架。
1943年8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1943年10月,曹火星随群众剧社到平西抗日根据地宣传抗日。一天,群众剧社来到霞云岭堂上村,曹火星住在中堂庙东厢房。当时,中共中央针对蒋介石在其《中国之命运》书中“没有中国国民党,那就没有了中国”一说,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曹火星认真学习过这篇文章。参加革命以来的真切感受和连日的根据地见闻,让他浮想联翩,他把对共产党的炽热情感和对历史实践的亲身感受,化作无穷的力量,最终创作出这首最能反映人民心声的歌曲。曹火星后来著文回忆说:“我写这首歌是动了感情的。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抗战,搞民主建设,使人民当家作主。搞土改发展生产,给人民改善生活……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是我亲眼所见,人民的抗战积极性,对党的深情,我有亲身体会。没有共产党怎么会有抗战胜利的局面?没有共产党怎么会有今天?”
曹火星当年坐在中堂庙东厢房炕头上完成歌曲创作。
坐在东厢房的土炕上,点着小油灯,曹火星很快写就了歌词,他一遍遍地念着、改着,心中充满激情。接着,他乘热打铁开始谱曲,家乡的民间小调、戏曲曲调接连涌来,眼前浮现出孩子们打着“霸王鞭”行进演唱的景象。降b调,2/4节拍,要旋律流畅、节奏感强,还要宜于学唱,朝着这个目标,曹火星反复修改,当最后几句连续上扬的高音旋律跃出时,他酣畅的激情完全得到释放,经典名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诞生了。
曹火星的女儿曹红雯描述:坐在中堂庙东厢房炕头上的父亲,心里有着一团火、千层浪,他沉浸在激情澎湃的创作灵感中。针对蒋介石的荒诞言论,结合来平西之前他们所学习的延安《解放日报》文章,一个鲜明的主题在他脑海里越来越清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随后四五天时间里,父亲在小炕桌上埋头创作,一行行朴实明快、激情四溢的歌词写了出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问世第二天,群众剧社小分队队员先教当地儿童团、小学生和村剧团学唱,歌曲很快在堂上村一带流传开来。曹火星回忆道:1943年10月底,群众剧社回到了专区,正值专区举办县级干部学习班,涞水县的一位干部听说我写出了这首歌,就要去了词曲,第一次油印成“歌片子”,在县里传唱。很快这首歌传遍了平西大地;这年冬季,晋察冀边区在易县举办干部学习班时,我又教唱了这首歌。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这首歌也唱遍了全中国,歌词也由“坚持了抗战六年多”改成“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曹火星歌曲手稿
李增军告诉记者,当年率先学唱的儿童团员中,如今仅有一位91岁高龄的老人还在,“平日已意识不清”。前些天有媒体采访他,问了好几个问题,他全都没有反应。当记者请他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老人清晰地唱了起来。
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回忆,歌名中添加“新”字是毛泽东主席的提议。1950年,毛泽东听到女儿李讷唱这首歌时,立即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添上这个“新”字,既符合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历史,又契合改天换地的新中国实际,而且读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朗朗上口,更有节奏,歌曲更火了。
半世纪后音乐家亲自确认地点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乡村企业工会、村中粮站,到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的小学,再到1983年让村民居住,创作这首经典红歌的中堂庙,几易其用。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馆长任政瑞就在这里上过学。他说,村里每届一年级学生都会在这里跟老师学唱这首歌。但那时候,同学们都不知道这里就是创作地,村民也不知道,直到1994年。
对于曹火星来说,他一直希望找到自己创作这首歌的地方,在他看来,这首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已不属于他,而是属于历史、属于时代、属于人民。但是,因为创作时堂上村所在的房山县归河北省管辖,划入北京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交通不便,曹火星又在天津工作,一直没能集中精力找寻。随着108国道通车,从堂上村边经过,情况改变了。
李增军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
1994年的一天,曹火星路过这里时,忽然看到南山上有一大一小两个天然坑洞,觉得跟当年场景相似,就开始了“故地重游”,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李增军接待了他。据李增军回忆:“一开始人家不讲话,就是走走停停,看这看那,特别是到了中堂庙,他仔细观察了好久。”最后,曹火星说:“我今天可以确认,这首歌就是在这儿写的。房子还是原来的样子,但周围的变化已经让人几乎认不出来了。”
是啊,50年了,堂上村的面貌翻天覆地。让曹火星印象最深的是,当年吃水的小水沟不见了,换成了村民们集资修建的水渠,从4公里外引来干净的山泉水。曹火星说,当年,小水沟是个不大的水坑,就在他住的中堂庙山下不远,是全村人的饮用水源。他常看到村民背一个木桶、拿一个水瓢到水坑淘水,前一个淘完,坑里就没水了,后一个得等坑里再慢慢渗出水来,但这时掏出来的是“泥汤子”,要放在水缸里沉淀清了再用。
为一首歌专建一家纪念馆
昨天,记者来到堂上村,中堂庙正面的房子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里面有两拨团体预约参观者,也有慕名而来的个人。任政瑞说,纪念馆建馆后,前来参观的个人和团体逐年增长。2006年接待了4万人次,2010年之后,每年接待10万人次以上,今年预计15万人次。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馆长任政瑞在介绍歌曲原稿
为一首歌,专门建立一家纪念馆,而且名气越来越响,参观者越来越多,实乃罕见。
曹火星住过的中堂庙东厢房,有10多平米,还保持着当年音乐家居住创作时的模样:一扇门,两小窗,屋里横着一条土炕,炕上铺着用秸秆编成的席子,摆着两个并放一起的小方桌,桌上有盏小油灯,还有创作用的纸笔。
在馆长任政瑞印象中,1983年,村里变化很大。一是小学搬离了中堂庙,正房成为一户村民的住宅,东厢房则一直保留着不动。二是村里办起煤矿,从此有了工业收入,告别了吃国家统销粮。到1994年,有十几个村办煤矿、大小矿井24个,还有50台货车向外运煤。村里400多户人家,几乎每一家都有人在矿上上班,或者在外跑运输。
开办煤矿让堂上村很快走上富裕之路,家家户户开始盖新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然而,自然环境变差了,土地和植被均受到破坏,地下水位严重下降。为解决吃水问题,村里在修水渠前曾尝试过打井,却打不出地下水,曹火星创作时的小水沟,早已不见踪影。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2010年,堂上村的煤矿全部关停,重点发展红色旅游。在政府支持下,纪念馆加以修缮,丰富了展览内容。堂上村所在的霞云岭乡定位“绿海红歌”,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发展绿色产业。如今,村里开了八九个农家院接待游客,有的农家院一年能有收入十多万元。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此外,堂上村的异地搬迁也有进展,村里80多户人家从大山里搬到了房山区阎村镇,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歌词创作地旧址。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