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德州:以工匠精神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明月湖
京沪高速德州北枢纽立交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角
京津冀鲁资本与技术交易大会
太阳谷
2016年5月16日高铁“德州号”首发
“今年底封顶,明年二季度投产,北京的生产线将搬到这里来,一期可年产180万片8英寸硅片。”位于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有研半导体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生产一期项目现场,一片生龙活虎的景象。少有人知的是,当年有研集团决定迁出北京时,包括德州在内的多个城市争相招引,德州并非首选。优越的营商环境,让有研集团选择了德州。德州市不但为有研集团划定了离高铁站只有5分钟车程的项目用地,还成立项目专班,甘当企业“店小二”。有研集团组织核心团队在对4个选址城市考察后,最终将八成的投票锁定德州。
服务质量优不优、办事效率高不高,是一个城市营商环境好与坏的直接反映。德州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在流程再造上下足功夫,明确提出,将每项流程的每个环节、每个事项作为单个产品来打磨,真正做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2019年9月22日,德州市德城区某餐饮企业负责人在德州市政务服务大厅提交申领执照、公章刻制和税务发票的申请,仅仅用了2个小时,3个事项就完全办结。过去,企业开办的每个环节按天计时,现在改为每个环节按小时计时,大大压缩了企业群众等待时间。
德州提出“追求全局最优而不是个别最好”的理念,着眼全局打造最优流程。在德州,通过调整审批时序、合并办理事项等,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47个高频事项已经进行了一场革命性流程再造。其中,10项业务调整审批时序。比如,改革前,一个项目先立项,再办理规划、环评手续等,但经常会因空间规划矛盾而搁浅;改革后,项目方可先提供“一张蓝图”,规划、环评等部门合规性审查合格后,再进行项目立项,企业免于周折,也提高了项目落地速度。同时,德州市将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设计、施工提前至与建筑物同步进行,能评、环评等评估评审,施工许可前完成即可。
让企业群众进一个门、跑一次腿,“一次办好”渐成新常态。推行一窗受理,企业群众由“一事跑多窗”变“一窗跑多事”。在德州市政务服务大厅内,设置了商事登记、投资项目、社会事务等8类综合受理窗口,全部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免去企业群众奔波之苦。
针对群众最关心关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德州市梳理出群众常办的100件高频事项,建立“百事通”服务清单,将“我要办食品生产企业”“我要开书店”“我要办印刷厂”等群众眼中“一件事”打包办理,让老百姓一看就明白、一来就会办。
打造“德办好”免费代办帮办品牌,在山东省率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专业代理公司引入市级大厅,对企业办理审批提供“店小二”式无偿代办,做到“企业不懂我指导、企业不跑我来跑”。仅2019年上半年,就为1200余家企业提供免费的注册变更等服务;建立EMS证照免费寄递中心,每月有2000余群众享受到证照免费送达服务。
——推行“协同办”,把涉及建设项目审批的47个高频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实行建设项目落地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的会议纪要作为容缺依据,实现100%容缺受理。
——推行“就近办”,全面推动跨地域跨层级“一网通办”,市县统一受理权限,让企业和群众就近办、出了家门就能办。
——推行“掌上办”,坚决打破部门林立的“数据烟囱”“信息孤岛”,推动网上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网络相联、系统相融、数据相通”,努力做到“不跑是常态,最多跑一次”,让群众和企业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此外,德州专门出台了《德州市建设项目落地保障实施办法》,提出项目落地30条保障措施;配套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常态化开展“进解促”活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数据来源:德州市委宣传部)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