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局]“宣言”系列第二篇如约而至
《人民日报》2019年9月27日头版刊登“宣言”文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
同样的节奏,同样的规格,第二篇“宣言”如约而至。主题依然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上回说到,第一篇“宣言”揭开了70年发展成就最大秘诀,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篇乍一看,还是在谈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人间正道,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但细看后发现,两篇文章各有侧重:
上一篇谈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走来,是历史;这一篇更多关照的是这条路如何成为今天的模样、为何最适合今日中国,是现实。
简言之,一个是过去的雄关漫道如何迈过,一个是今日的人间正道走得如何。
从历史视角切换到现实视角,需要的就不再是线性叙事,而是要讲清楚这个强大有机体的大脑、筋骨与血肉。第二篇“宣言”需要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什么?
二
写文章,有些事可以一句话说完,有些事一万字也说不完。场合不同,表达方式便不同。
“宣言”毫无疑问属于长文章,而且是系列长文章。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字?第二篇初见端倪。
如果只是讲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辉煌发展成就,共产党人无需多言,人民已经给了太多赞誉。
需要讲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可以带领人民创造出这样的成绩,我们走的是什么道路……最终目的,是鼓舞全党全国人民,继续沿着这条路走。
有这个认识基础,才能看懂第二篇“宣言”的结构安排。
第一部分,“这盛世,如你所愿!”原因?我们走在大路上,走在一条经过历史和现实检验的道路上。
第二部分,这条路上的领路人是中国共产党,一个理想信念高于天的革命党,一个勇于自我革命的执政党。百年大党,一朝“赶考”,永远是“答卷人”。
第三部分,这条路是一条社会主义道路。说千道万,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而且已经为此求索近百年。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新路径。
第四部分,这条路从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来,是在中华文明的土壤中结出了社会主义硕果。
第五部分,这条路是对的,这条路是好的,这条路进入了新时代,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我们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脚踏人间正道,何惧世事沧桑。
三
第二篇“宣言”文章中的故事,最有趣的是这么一个:
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曾经问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如果再生为人,您愿意生在哪个国家?年迈而睿智的汤因比毫不犹豫地回答——中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学家洞若观火。汤因比被称作“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曾以皇皇12册巨著《历史研究》写遍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衰史。他的选择,是基于对人类历史的深刻洞悉。
历史没有假如,却有过无数次尝试。
在汤因比所处的年代,中国社会历经无数次探索,才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在他之后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实现了伟大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未来,历史学家会记下这段征程。
四
做过的梦都实现了,是一种什么体验?
“宣言”历数了历代先贤的梦想。孙中山先生期盼“富强中国、安乐中国”,李大钊向往“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青春中国”,方志敏渴求“欢歌代替了悲叹,笑脸代替了哭脸,富裕代替了贫穷,健康代替了疾苦”的“可爱的中国”。
到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时,提出的憧憬和愿望是:“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加要大变。中国将变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想想你最大的梦想,再想象实现的那一天,或许你会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如今的心情。
记录下你的梦想吧,这里有个“史上最牛创业团队”陪你一起圆梦。
文/今日宏图
相关阅读:人民日报宣言:雄关漫道真如铁
责任编辑:吴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