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检阅,我们准备好了!”

日期:09-26
官兵天安门

原标题:“接受检阅,我们准备好了!”

在位于北京城郊的阅兵集训点,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的上万名官兵正在进行最后紧张的训练。再过几天,三军将士将从这里出发,前往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一次阅兵就是一次考验。进驻集训点以来,全体官兵齐心协力、决战决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近日,经济日报记者来到集训点,近距离感受受阅将士的忠诚与担当。

阅兵就是阅精神

领导指挥方队是我军第一支由军委机关、各战区、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指挥机构抽组的阅兵方队,编组形式新,联合程度高,充分体现了我军高级指挥员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责任担当和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良好形象。

领导指挥方队按“工笔画”的标准组训施训,训练指标量化到厘米数、秒数和度数。踢正步达到“踢腿带风,落地砸坑”,站军姿4小时纹丝不动。看似简单重复的训练,实际上考验的是一支部队能不能打仗的坚定信念和意志品质。

进入合练阶段,队形的稳定性一度成为难点。全天候跟班组训的北部战区副参谋长、方队队长马立新,以及政委刘诚拿出开展小方块训练的方案。经过实践,田字形训出了方队的稳定性,倒三角队形训出了队员的斜线意识,长方形则训出了队员的方向感。

在攻克了一个个难关与症结之后,“踢、压、收、绷、伸、端、定”七字诀应运而生,昂扬的“一二三四”歌响彻云霄:一块钢板,整个队伍像一块钢板一样平稳;两根标杆,方队的两名领队要走得最好;三条切线,横、纵、斜三条线都要像刀切一样直;四壁铜墙,四条边线要像铜墙铁壁一样坚不可摧……

阅兵就是阅精神。马立新告诉记者,阅兵场筛掉了附在领导指挥干部身上的优越感,赋予了他们应有的战斗本色。这些身居军队体系领导中枢和备战打仗一线、历经多个岗位和重大军事任务考验洗礼的领导干部参加阅兵训练,反映了我军备战主战的鲜明导向,反映了领导干部勇猛顽强的锐气、尚武争先的豪气、战之必胜的霸气,更向世界展示人民军队忠诚信念和坚定意志。

五度受阅写忠诚

在某方队走廊里,悬挂着部队历次受阅的影像图片展板,照片里只能看见装备车辆,但全方队都知道里面藏着一个秘密:从1999年到2017年,基准车驾驶室里那个人从未变过,他就是方队驾驶员蒋大力。

今年是蒋大力第五次参加阅兵。作为基准车司机,他被官兵誉为“领头雁”。用蒋大力的话说,历次阅兵,见证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更见证了祖国和军队的发展壮大。

1999年阅兵:感动。蒋大力回忆,“正式阅兵那一天,非常紧张,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想着‘标齐’。过了天安门才发现,原来天安门广场来了那么多群众,望着广场上挥舞的国旗,心潮澎湃,眼泪夺眶而出。那一刻,觉得再累再苦都值得”。

2009年阅兵:自豪。受阅装备一下子从第一代地空导弹跨越到第三代,操控性好,精度更高了。“驾驶着新型战车,心里别提多自豪了,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就是要把车开好。”蒋大力说。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荣誉。2015年,蒋大力已经39岁,每天的训练对他来说就像一场艰苦战役。驾驶车辆过程中,一边要保持端正坐姿,一边要兼顾骑线、等速、标齐,注意力高度集中,训练结束,衣服湿透是家常便饭。“每一次检阅都是对军人忠诚、意志、耐力的考验,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训练场上没有年龄的区别,只要是一名军人,就要始终以昂扬的姿态面对困难。”蒋大力说。

朱日和沙场阅兵:强军。蒋大力是地空导弹部队强军路上的见证人。从1999年到2017年,地空导弹部队从第一代老旧的HQ-2发展到HQ-12、HQ-9,再到国产最新型HQ-9B和HQ-2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首次亮相。蒋大力感慨:“驾驭着基准车,看着地空导弹部队日益强大,感到强军梦在一步步实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对蒋大力来说意义非凡。时代在变,作为“英雄营”官兵,蒋大力深知只有本领超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今,蒋大力不光研究车辆驾驶,更钻研兵器性能,努力把自己手中的兵器掌握得更透彻。蒋大力说,“米秒不差”就是他最好的亮相,就是“英雄营”最好的亮相,更是人民军队最好的亮相!

最完美的标准是被忘记

夜晚,练兵场早已漆黑一片。此时,在一辆战车下,戴着头灯、满手油污的某方队修理工闫伟,还在检查车辆底盘情况。闫伟躺在修理专用躺板上,聚精会神精确扫描着车辆,从油路、水路,到气路、电路,逐个点位对底盘进行扫描,底盘情况、隐蔽部位、各传动件润滑情况等,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对装备方队来讲,阅兵主要阅装备。装备保障工作犹如大厦基石,关乎训练成效和阅兵成果。为了基石牢固,闫伟把“零隐患”作为工作标尺,每次检查时,他都要把每个点位查到、每个部位看到、每个电门摸到。

“故障不过夜”是地空导弹兵一个雷打不动的规矩。一次准备回场时,驾驶员无意间提到:打方向盘的时候隐约听到“咔吧”一声,之后再也没出现过,车辆是刚接回来的新车,应该是自己听错了。本已收拾工具准备吃饭的闫伟没有放过这轻微的声响,提起工具箱又一次扑向车辆,一个点位一个点位过,一颗螺丝一颗螺丝摸。几个小时后,闫伟终于找到了故障点——一颗稍微松动的螺丝。

对于修理工而言,什么样的标准是最好?闫伟有自己的答案:对装备保障人员而言,最完美的标准是被忘记。当大家想不起你,自己派不上用场,就说明你的工作做到位了。

虽然自己不能驾驶战车通过天安门,但是闫伟还是觉得很幸福:“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一样有忠诚!导弹战车昂首通过天安门,就是我们最好的亮相!”

汪洋会见厄瓜多尔客人 曾宪梓逝世 曾捐资1400项次累计金额超过12亿港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