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亩产超千斤,袁隆平何以“化盐碱地为神奇”?

日期:09-25
袁隆平盐碱地亩产

原标题:水稻亩产超千斤,袁隆平何以“化盐碱地为神奇”?

若这得以推广,未来种1亿亩耐盐碱稻就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

水稻亩产超千斤,袁隆平何以“化盐碱地为神奇”?

▲资料图,图文无关。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丰收节里话丰收,草原深处稻花香。9月24日,“丰收节”次日,内蒙古乌兰浩特举行了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耐盐碱水稻现场测产验收,实测亩产508.8公斤(亩产超千斤)。

这超过了袁隆平院士预期的300公斤“及格线”:此前袁隆平院士定下目标,盐碱地pH值达9,或盐度在0.6%时,亩产300公斤以上。

推广一亿亩,可养活8000万人

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一类水稻品种。然而,在内蒙古这块盐碱水稻试验场,盐碱度远超0.3%,达到了0.6%,产量还超过亩产千斤,着实难得,称其“成果非凡”不为过。

如果全球和全国能推广耐盐碱稻,这将是保障全球和中国粮食安全的另一条可行路径。中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2-3亿亩具备改造为农田的潜力。即便只开发1亿亩盐碱地种植耐盐碱水稻,按照亩产508.8千克计算,一年就可增加粮食总产5088万吨,相当于全国稻谷产量的23.9%(2018年全国稻谷产量为21213万吨),未来种1亿亩耐盐碱稻就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

这无疑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又上了把“保险锁”。此外,目前全球有约142.4亿亩盐碱地,其中如果有10%改造来种植耐盐碱稻,也可以多养活上亿人。

耐盐碱稻的优势在于,具有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等能力。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专注于耐盐碱稻的研发,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出天然抗盐、抗碱、抗病基因,通过常规育种、杂交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等,培育出了上述优秀耐盐碱稻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中国在大力培育耐盐碱稻,世界各国也在研发和培育。在中国培育耐盐碱稻的,也不只是袁隆平团队,还有大量的水稻研究团队在进行育种。这也意味着,耐盐碱水稻的育种和栽培面临激烈竞争,未来还可能培育出更多的耐盐碱水稻品种,也能研发出更高质量和高产的耐盐碱水稻。

耐盐碱稻是世界课题,中国“后来居上”

在耐盐碱水稻的培育和种植上,中国是迟发国家,但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苗头。

斯里兰卡是世界上最早培育耐盐碱水稻的国家,而且也早就有了成果,于1939年培育出世界上第1个抗盐水稻品种Pokkali。此后,印度于1944年-1945年制定了耐盐碱水稻的杂交育种计划,先后在马哈拉施特拉邦推广了耐盐碱水稻Kala Ratal-24和Bhura Rata 4-12,现在印度几乎各邦都发展了适合于当地的耐碱盐水稻品种。

之后巴西、日本、比利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开展了耐盐碱水稻的研发。

中国较早研究耐盐碱水稻的是辽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开展耐盐碱水稻研究,1979年中国农科院将稻麦品种的耐盐性列为遗传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建立专题进行系统研究。

在第6个五年计划期间(1980-1985),中国农业科学院对2994份水稻资源进行了筛选鉴定,筛选出103份中度耐盐的品种(系),试验采用“淡水育秧”,移栽后“咸水灌溉”,并保持田间灌溉水的盐度相对稳定,其中“盐水浓度高,土壤肥力低”,筛选条件很苛刻。

结果得到了三个“确已证明其抗盐性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强,有希望可以直接推广利用的耐盐水稻品种”。而且,现在也有81-210、兰胜、美国稻三个品种在江苏滨海县等地推广种植数万亩。

如今,袁隆平团队研发的耐盐碱水稻获得了亩产破千斤的成果,而且预计将在2020年进行推广种植。这意味着,中国耐盐碱水稻的研发和种植再次推动了世界粮食生产科技的进步。加上全国还有很多研发团队,未来耐盐碱稻的栽培将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下一步,大概就是提升耐盐碱水稻的口感,让更多“耐盐碱大米”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了。这样一幕,令人期待。

□张田勘(专栏作者)

编辑孟然校对危卓

两部门:禁止直接或间接从菲、韩输入猪、野猪及其产品 嫌主人回来太慢 车内俩暴躁狗子轮流狂按喇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