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
2018年北京首次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减量34平方公里,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
新京报快讯(记者邓琦)9月24日,在北京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郑皓介绍,2018年北京首次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减量34平方公里,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
编制七版城市总体规划
70年来,北京市按照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落实党中央对北京的各项要求,共编制七版城市总体规划。
郑皓介绍,北京市从2014年起组织编制了北京第七版城市总体规划,并于2017年9月13日获党中央、国务院批复。中央批复以来,北京市精心组织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紧紧围绕“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来保障“都”的功能。
70年来,北京城市规模有序增长。城市建成区面积2017年达到1446平方公里,是1949年的13.3倍。城市道路里程2018年达到6202公里,是1949年的28.8倍。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018年达到636.8公里,是1969年首次建成通车的29倍。人均公园绿地2018年达到16.3平方米,是1949年的4.5倍。
编制13个区分区规划及亦庄新城规划
郑皓介绍,70年来,北京加快健全全域管控、分层级、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实现总规目标任务刚性传导和逐层落实。修订《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精心编制13个区分区规划及亦庄新城规划,压茬推进镇域规划,完成1063个美丽村庄规划编制,稳步推进城市双修、绿色空间、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等10个方面38项市级专项规划,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另外,组织编制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三条文化带”规划、国际交往中心专项规划纲要、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纲要等。
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
长期来,北京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倒逼城市减量提质。聚焦人口和建设规模“双控”,2018年首次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减量34平方公里,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
同时,2018年北京在国内首次开展城市体检,从体检结果来看,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主要目标任务得到了有效的贯彻落实,城市各项建设和管理严格按照总体规划有效实施,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
郑皓介绍,北京市从2016年开始编制城市副中心控规,并于2018年12月27日获批复,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复后,北京市先后印发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实施工作方案,确定100项重点任务。紧紧围绕对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保障第一批市级机关顺利迁入,有序拉开城市发展框架。
同时,坚持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出发,对标雄安新区打造北京重要一翼,积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向廊坊北三县地区延伸布局,努力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统一管控。
另外,深化完善副中心各类设计导则,完成城市绿心起步区详细规划及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预计今年底开工建设。加强大运河一带沿岸公共空间和公共环境营造,推进六环路入地改造,建设“小街区、密路网”,营造舒适的步行和自行车慢行出行环境,精心打造每个街区、每栋建筑,努力把36个街区都建成环境优美、服务健全、包容共享的美丽家园。
亮点:
创新性开展实施责任规划师制度
郑皓介绍,北京创新性地开展并推广责任规划师制度,搭建街区更新协作平台,推进城市“共建共治共享”。北京先后印发《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推进责任规划师下基层、进街道、入乡村。
责任规划师工作主要包括深入基层实地调查研究,全面掌握责任范围内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土地规划等基本情况,指导规划落地实施;向居民解读规划成果,掌握社情民意,协助各级政府组织开展公众意见征集,并就规划相关问题答疑解惑;长期扎根基层,主动发现问题,研究解决路径;发挥专业团队优势,为责任区域的社会治理建立广泛的资源网络。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委建立了责任规划师工作专班,研究完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制度实施。各区政府也积极探索,目前已有东城、西城、海淀、朝阳、大兴、房山出台了责任规划师的工作制度,并完成了责任规划师签约,其他区也都在积极地推进。
截至目前,签约173名责任规划师,覆盖了7个区的147个街镇乡和片区。7个区的责任规划师工作各具特色。如,东城区主抓“社区营造”,2017年起在全市率先开展责任规划师制度,为全区17个街道选配责任规划师,助推“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海淀区在全国首创全职责任规划师模式,责任规划师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京张铁路遗址公园规划建设,9月15日遗址公园五道口启动区亮相,未来将向南北延伸,服务更多社区居民、高校师生。
新京报记者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