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帮之路两千年 摆药摊、设药墟、成药市、建药都

日期:09-24
产业链医药

原标题:樟帮之路两千年摆药摊、设药墟、成药市、建药都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赣中地区,地处赣江中游,历史上曾名为清江县,1988年撤县设立县级樟树市。樟树以其特有的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闻名于世。

俗话说:“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樟树药业源远流长。东汉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著名丹术家、道教灵宝派始祖葛玄在樟树市东南的阁皂山采药行医、筑灶炼丹,开樟树药业先河。

经过180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樟树药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药材交易、药材炮制、药膳、药业信仰等风俗,并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药帮——樟树药帮。樟树的药师、药工、药商走遍全国药材产地,采集、选购品质上乘的药材原料运回加工,使得樟树的药材品种齐全,质地精良。如今,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已成功获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3年,樟树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药都”称号。201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江西樟树“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加速推进樟树市中医药产业、中医药文化产业特色小镇、中国药都本草小镇旅游度假区等项目的建设。

樟帮之路两千年 摆药摊、设药墟、成药市、建药都

【寻访历史】

缘起阁皂山,三皇宫见证繁华

位于樟树东南隅20公里处的阁皂山,既是樟树药业文化的发源地,又是中国三座道教名山之一。道教灵宝派始祖葛玄入阁皂山结庐而居,采药炼丹,带动了阁皂山附近村民的采药行医活动,开樟树医药先河。葛洪追随叔祖至阁皂山访仙炼丹、采药行医,并著述《肘后备急方》、《抱朴子》等著作,被樟树药帮奉为中药典籍,影响樟树药业达千年之久。屠呦呦团队成功发现青蒿素,正是受到《肘后备急方》的启发。

在唐代,淦阳城(今樟树)处于江西通往广东的古驿路“大庾岭道”中心,再凭借袁赣二水与南通北达的驿路,成为南来北往、东临西达的药材集散地。在唐、宋、元三代700余年的时间里,樟树形成“药墟”,并进一步发展为“药市”。药行货栈应运而生,药店药厂渐次开设,名医药师不断涌现,医学专著相继问世,为樟树中药业走向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清时期,樟树中药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明朝初年建成的三皇宫(即药王庙),每逢农历四月二十八(唐代名医孙思邈生日),庙侧会设立交易场所,全国各路药商,多云集于此贸易。明末清初,樟树中药铺已发展到200多家,外省药商也来此设立药行,甚至还建有同乡会组织,这样渐渐变成了药材集散中心。

不仅仅是药材交易、集散,樟树还是“药材技术中心”,以独特的鉴别技能、科学的收藏保管、技艺精湛的加工炮制、质量上乘的成药产品获得了“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

三都虫草燕窝参茸行经理熊福民介绍,现代的樟树中药材交易市场,历经多次迁址。以前商户们都聚集在樟树的药王街摆地摊,人越来越多,中药材交易市场就搬到了综合性市场“商品大世界”,之后转入药王街的中药城。1996年,位于樟树市福城工业园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获批修建,这是国家批准的17家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占地两百多亩。

2007年,三皇宫被定为樟树市药交会重要活动——“祭祖”的神圣场所,每逢药交会,三皇宫大殿内都将举行祭祖仪式。

如今的三皇宫仍伫立于喧闹的老城区中心区域,是当今我国最完整的药业胜迹之一,它见证了樟树药墟、药市、因药立市的生命历程。

【发展瓶颈】

数字化、互联网影响中药材交易

随着物流的发展,采购日益趋向产地,老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功能在逐步降低。市场前矗立的青铜色大药碾还在述说着曾经的繁华,其后的主楼却已更名为“电商创业基地”,快递公司、餐馆……各门营生聚集。经营中药材的商铺从繁盛时的六七百家缩减到如今的约三百家。

“时代在变,交易模式也在变。数字化、互联网对我们影响不小。”熊福民说,最艰难的2010年-2015年,网络、物流、大数据的发展,传统经营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加上中药材的相关标准刚刚制定,很多人处于观望态度,不少人转做多种经营。曾经在中药材商户中占据60%的外地商人,如今只剩下约20%。“不过有些人的生意还留在这,交易模式变了,在家也可以交易。”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樟树正在规划新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樟树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胡彩虹介绍,新市场由政府出资建设,是樟树岐黄小镇项目中的一部分,占地约310亩,预计容纳500户商户,将包含交易中心及医药商铺、国医馆等。交易中心会同时建立线下交易和线上交易平台,线上交易建立后将面对更多的全国客户。

传统中药材交易市场所面临的挑战,只是樟树中医药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樟树中医药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中提到,樟树的中药材种植基础研究薄弱,规范化种植亟待提高。2016年以前,樟树以企业为主体的规范化种植基地仅占10%。大部分中药材还属于传统粗放式种植,难以确保质量的稳定。政府支持中药材种植的配套政策也不足,补贴偏低,且药材行情波动大,药农种植积极性不高。

此外,随着老一代技工的流失,樟帮炮制技术的传承存在中断可能。如何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形成标准化,进一步提高推广能力,以及如何展开相应机械化研究,提高中药炮制工业化生产水平也面临一定困难。

在企业方面,大多数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流通和生产企业没能产生共振效应;且药企普遍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中医药相关产业规模不大,也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全产业协同推进的发展合力,竞争力欠缺。

为振兴樟树中医药产业,2017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印发《樟树市“中国药都”振兴工程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把“中国药都”振兴工程摆在更高层次来谋划、推动。根据规划,樟树将布局精品樟帮药、千年文化都和健康美丽城三大主题建设,通过10-15年努力,着力打造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樟树样板,打造名符其实的“中国药都”。

【今日风貌】

规范道地药材种植培育樟帮传承人

要布局精品樟帮药,道地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和樟帮炮制技术传承和创新是基础。樟树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方梅玲介绍,樟树市正在全力打造规范化中药材产业链,培育中药材品牌,形成以樟树为中心,辐射周边、带动全省的种植格局。“我们形成了以道地药材‘三子一壳’(车前子、黄栀子、吴茱子,枳壳)为主,其他药材(含动物类)品种为辅的规范化种养格局,全市药材种植面积要实现占全省1/3的目标。届时,樟树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45万亩。”据介绍,现在樟树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39万亩,市财政每年将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建设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

在政府的鼓励政策下,广东梅州做道地药材种植的谢东贤计划投资1.5亿元,在樟树新建3000亩枳壳规范化种植基地、30亩枳壳良种繁育基地、技术培训基地、枳壳深加工车间、有机肥生产车间,组建全国枳壳种植合作总社,研究、制定、推广全国枳壳规范化种植技术标准。

谢东贤说,对于种植中药材的土地,政府还会有1000元/亩的奖励,只要通过验收,就可以分三年拿到奖励,“验收标准非常严格,虽然对于企业而言并不多,但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负担,而且还鼓励了农民参与种植。”

在吴城乡,政府还引入了江西梦达实业有限公司兴建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并探索出“541”模式:即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基地生产经营等活动;企业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标准、统一苗木、统一栽植、分户管理的“五统一分”管理模式,负责中药材种植、收购和销售等工作;合作社负责组织基地劳务用工等全方位服务。待项目产生效益后,农户、公司、合作社分别按照5:4:1比例分红。此举既保障农民收益,减轻了企业负担,还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了三方共赢。

塘下村村委会主任付玖根表示,大企业进入后,标准化管理让农民获益匪浅,农户除了以土地入股外,还能在地里干活挣取额外的劳动收入;在中药材成熟前,农户还能在地里套种花生、西瓜、芝麻等,既能防杂草,收入又归自己。合作社的加入,增加了企业和农户之间的信任感,使沟通更为顺畅。

【远期规划】

岐黄小镇打造全产业链示范项目

作为“中国药都”振兴工程之一,位于樟树阁山镇西侧,北靠葛玄路,东接东昌高速的岐黄小镇项目正在抓紧修建。小镇总占地3500亩,总建筑面积约126万平方米,预计5年建成。

据项目部现场负责人付海林介绍,小镇建设工程分为三期,一期是中医药文化体验,包括政府投资的5万平米会展中心、中药材交易中心、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等,总投资额约20亿元;目前,会展中心已接近完工。今年10月,樟树第50届药交会将在这里举行。中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也已开工,该校将为小镇培养人才,包括种植、药膳、药工、物流管理等。二期将以中医药科研、科创为主,包括中医药科技创新园、仓储物流园和专业市场;三期为康养项目,结合康养需求,搭建相关配套。

在解决樟帮记忆传承面临断代的问题上,樟树以每月发放补助的方式鼓励年轻人学徒。

“中药炮制又脏又累,需要不断练习,以前年轻人不愿意学。”天齐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齐堂”)老药工朱福林说,炮制不仅仅要练刀工,还要学习蒸煮、锻药等各项技能,学习过程枯燥。他跟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药炮制技艺(樟树中药炮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天齐堂董事长袁小平学艺,历经七八年出师,深知学艺的艰苦。

樟帮优秀的药工,可以将一寸白芍切出360片,雪白透明,轻轻一吹飞上天。明朝天启年间,著名医药学家缪希雍将繁杂的樟帮炮制方法归为十七,被后人称为“炮炙十七法”,一直延续至今。但工业化生产逐渐取代了人工炮制,加之国有企业改制等政策背景,樟帮技艺传承人陆续流失。意识到这一问题后,樟树从2011年开始出台政策,鼓励企业里的老药工带徒学艺。方梅玲介绍,目前,老药工可以获得1800元/月、学徒则是1200元/月。

截至8月底,通过政府考核的已经有111人,分布在16家中药饮片企业(樟树中药饮片企业共24家)。与机器加工的中药材相比,古法炮制的中药材药效更好,价格更高,市场需求也激励着企业培养樟帮药技艺传承人。目前,天齐堂有10个品种会按樟帮技艺炮制,同仁堂等龙头企业会来采购。

【对话】

搞建设促研发重培养樟树产业链日趋完善

●新京报:物流发展迅速,如何重现“药不到樟树不齐”?

胡彩虹:我们加大了道地药材优势种植和仓储物流的建设。目前,樟树有国家级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可以解决樟树本地不适合药材长期存储的问题。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的药材会放到这里来储备。同时,樟树正在建立中药材追溯体系,进入樟树的药材都要打码可追溯,让药材在樟树既能储存又有保障。目前樟树市场上的中药材品种已经增加至2600多种。樟树还建起了多个医药物流园,由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小型企业可以拎包入驻,以孵化为主,大型企业则可以自己规划建厂,以此吸引医药物流企业扎根樟树。

●新京报:“振兴工程”让樟树中医药产业发生哪些变化?

胡彩虹:目前,樟树的产业链已非常完善,包括种植、研发、生产、流通等全产业链环节;种植方面,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39万亩,居于全省首位。药业是樟树市四大支柱产业中最具竞争的产业,2018年,全市医药产业830亿元,中医药产业占绝大部分。全市医药企业245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69家,包括了上市药企仁和药业等。2017年至今,招商引资20多个中医药投资项目落地,招商引资额约300多亿元。比较大的项目有必康药业投资100亿投资建设大健康产业园;深圳泰邦投资60亿元建立绿色低碳大健康产业基地等。

●新京报:在创新研发、人才培养方面,樟树有哪些措施?

胡彩虹:我们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的研究成果会在药交会发布,对此感兴趣的樟树企业可以来投资,转化这些研究成果,我们还将在岐黄建康小镇建立中医药研究基地。樟树不仅有中医药产业专家顾问团,每年还有引进人才计划,医药产业受益匪浅。人才培养方面,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产业、中医药等相关专业,职业高中也开设了中医药班,培养了不少中医药方面的人才。樟树还在药都小学试点,将中医药知识编成了中医药教材,从娃娃抓起,传承中医药文化,未来要在全市推广。

【数说药都】

樟树正在规划新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占地约310亩,预计容纳500家商户。

未来,樟树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45万亩,实现占全省1/3的目标。

作为“中国药都”振兴工程之一的岐黄小镇,总建筑面积约126万平方米。

新京报记者王卡拉

编辑岳清秀制图李石阳李铁雄校对翟永军

院校教育+师带徒才是好的传承 中原腹地之夏邑 神农传说犹在中药之魂已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