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归侨① 会四门外语的他,为周总理翻译过印尼语与法语

日期:09-24
上海归侨外语周总理

原标题:上海老归侨①|会四门外语的他,为周总理翻译过印尼语与法语

摘要:而他有生之年的最大愿望,就是上海能建一座华侨博物馆。

上海老归侨①会四门外语的他,为周总理翻译过印尼语与法语

编者按:

老归侨,是指新中国成立前出国,于1966年6月30日前又回归祖国怀抱的华侨群体。他们怀着对祖国的无比思念和热爱,在新中国百业待兴时放弃国外的发展前景,回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奋战在新中国的各条战线上,缓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才短缺的艰难局面,为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奠定地位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老归侨们的记忆,浓缩着国家发展的点滴,他们的切身感受,凝聚着人民对国家的真挚情怀,弥足珍贵。

上海现有老归侨1700余人,他们饱含着对上海的热爱,一路走来,有故事、有真情。今天起,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将为您讲述老归侨的故事。

今年85岁的印尼老归侨苏兆麟,回国后住过厦门、待过北京,最后定居在上海。翻译工作的职业性质使然,他常年辗转祖国各地,接待外国政府访华代表团等。不过,尽管常年奔波,他一直随身带着一张有些泛黄的黑白照片。

1934年,苏兆麟出生在印度尼西亚。在祖国解放前夕的1948年,他随同父母及兄弟姐妹共七口人一起回到祖国。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对人才“如饥似渴”。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也迫切需要打开外交新局面,这就需要大量外语人才。精通印尼语的他,很快被选中,1951年,他进入北京大学东语系进一步学习印尼语。1955年毕业后,他又进入北京外交学院法语系学习法语。毕业后,苏兆麟进入中国国际旅行社担当翻译工作。

苏兆麟虽不是外交部、中联部工作人员,但由于当时外交部、中联部缺少口语翻译,因此常常会请他从事口语翻译工作。

有一年,印尼国会代表团访华,周恩来总理与他们会谈后合影留念。为周总理提供印尼语翻译工作的苏兆麟,并没有与大家站在一起,而是躲在了背景墙边上的立柱旁。不过,由于空间狭小,他的半个身子“闯”进了镜头内。照片拍好后,摄影记者发现了这一情况,于是问周总理要不要把这个“闯入者”从照片中消掉。周总理认出了从事翻译工作的苏兆麟,告诉摄影记者不仅不能消,照片冲洗后还必须给他一张。“国家领导人如此关怀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这让苏兆麟至今仍难以忘怀。这张照片,自然也被他一直珍藏至今。

让苏兆麟难以忘怀的,除了周总理对工作人员的关怀,还有他对工作的认真,以及对外交礼节的注重。

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应邀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法国也是西方国家第一位应邀访华的国家元首。它有力地推动了中法关系的发展,并在国际关系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反响。当年9月16日下午,周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抵达上海,这是周总理最后一次上海之行,也是苏兆麟最后一次为周总理提供翻译服务。

前一年5月,周总理被确诊罹患膀胱癌,但他丝毫没有停止手头工作,仍坚持全程陪同蓬皮杜总统在中国的访问。在出席了上海市政府举办的晚宴,第二天上午登上上海大厦顶层欣赏上海全景后,蓬皮杜一行乘法方专机回国。当周总理和随行工作人员在机场为蓬皮杜送行时,天空突然下起大雨。尽管我方派专人为蓬皮杜及随行人员撑伞送上飞机,但在告别时,西装革履的蓬皮杜,却并没有打伞,而是冒着大雨同中国朋友告别。

由于法国总统以及其他送行的人都没有打伞,当警卫想给病重的周总理打伞时,却被总理拒绝。“在会谈与宴会过程中,我们根本看不出周总理已经身患重病”。而总理在病痛中依然非常注意外交礼节,这一幕给苏兆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更让苏兆麟感动的是,当它和其他总理随行人员回到宾馆后,食堂工作人员立即端上了热气腾腾的姜茶。大厨师说:“这是总理特地关照要给你们准备的姜茶。”

还有一次,国家副主席宋庆龄与印尼国会议长访华代表团会谈,苏兆麟被外交部指派前往从事印尼语翻译工作。由于接待的是外国国家政府高层代表团,因此,外交部专门选派了当时国内最好的周总理的英语翻译冀朝铸担任主要翻译人员,苏兆麟作陪。不过,当会谈开始后不久,印尼代表团就提出:我们现在用英语交流,而你们的印尼语翻译印尼语讲得很好,甚至讲得比我们还溜,为什么不请他直接翻译印尼语?宋庆龄副主席听了后,就开始让苏兆麟直接使用印尼语进行翻译,不再使用英语。

除了精通印尼语外,苏兆麟还精通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他除了为欧洲来华访问的客人做口语翻译,还前往欧洲进行业务联系,参与业务谈判。除了口语翻译外,苏兆麟还参与过国家大型记录电影的文字翻译工作。

1963年11月,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在印尼雅加达开幕,参加运动会的有48个国家和地区的2404名运动员。中国代表团派出了新中国成立规模最大的体育团队前往参赛。在这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上,中国运动员以66枚金牌、56枚银牌、46枚铜牌的成绩名列第一,并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一批年轻有为的运动员脱颖而出,一部分竞技项目显示了巨大的潜力,成了我国体育赶超世界水平的起跑线。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正式、全面地参加国际体育比赛就展示了中国运动员的才能。

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的新闻工作者将这场展示世界新兴力量和中国力量的运动会拍成了一部令人振奋的大型记录影片。在苏兆麟的参与下,这部记录影片完成了印尼版的制作,并在印尼发行,向海外展现了新中国的力量。

苏兆麟一直认为,老归侨都是非常爱国的,都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他有生之年的最大愿望,就是上海能建一座华侨博物馆。据统计,目前,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占了上海侨胞总数的70%。其中,有些新华侨华人,特别是华裔新生代中对中华文化并不了解。“通过建设上海华侨历史博物馆,去团结与凝聚他们,不断地增进他们和祖(籍)国间的感情,也是做好侨务工作的重要方法。”苏兆麟说,届时,他愿意把自己保存的一些历史照片资料和物品捐献出来。

(徐汇区田林街道侨联副主席邓武雄对此文亦有贡献)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曹飞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4分钟速览《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六集 全国5A级景区品牌100强“出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