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曾宪梓:在爱国这个问题上,我很清醒!
金利来集团创办人、香港著名企业家曾宪梓先生,于9月20日16点28分在家乡梅州因病逝世,享年85岁。
△曾宪梓
2018年12月18日,曾宪梓先生被国家授予了改革先锋称号,来自中国香港的得奖者还有三位:霍英东、陈冯富珍、王宽诚,澳门是马万祺。
在今天乱港分子肆虐之时,曾宪梓先生作为一位坚定的爱国者,他的去世更令人惋惜感慨。
许多人是通过金利来知道曾宪梓,知道他是“领带大王”,但未必知道曾宪梓一家是“土改”的翻身农民,他本人是上世纪60年代的新中国大学生,去香港闯荡后,《毛选》伴随着他征战商海一辈子。
曾宪梓是回归之前少数几位受到港英当局打击的富豪,舆论界极力放大他的一言一行进行诬蔑,因为他对祖国的热忱和对回归的热切让许多人脸上挂不住。
曾宪梓先生去世消息传出后,“港毒”分子在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对这位85岁老人极尽辱骂之能事,其言论之恶毒,没有丝毫人性可言。
商界传奇
香港人以“狮子山精神”为豪,而曾宪梓正是这种拼搏精神的真正代表,曾宪梓是一点一滴将事业做大的实业家。
曾宪梓1934年2月2日生于广东梅县扶大区珊全村。祖上都在南洋谋生,做小买卖,赚钱后回乡建祖屋。其父曾荣发在泰国有两家百货店,曾宪梓4岁时,曾荣发去世,年仅35岁。
泰国店面盘给了曾宪梓叔父,曾宪梓母亲曾蓝氏在梅县分到家产是一头水牛,除了耕地,她还要挑盐到江西售卖,全家日子异常艰苦。
1945年,曾宪梓哥哥曾宪慨跟着叔父去泰国经商,11岁的曾宪梓辍学务农,帮母亲种地。
1949年梅州解放,广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珊全村来了工作队,干部们都住在村民家里,曾宪梓家里也一样。一位来自兴宁县的干部看到曾宪梓每天放牛种地回来还在读书,觉得他失学颇为可惜。
在土改工作队安排下,曾宪梓得到了每月三元助学金,重回学校——水白中学,他的妻子黄丽群是他的初中同桌。
△曾宪梓和妻子黄丽群
曾宪梓之后考入了重点中学——东山中学,临近高考前,黄丽群得了肺病(当时是九死一生的病),为了让女友放心,曾宪梓连夜从学校徒步跑到黄家求婚,高考前拜堂成亲。
曾宪梓填的志愿是清华和北大,全部失利,被老师批评是恋爱影响了学习。复读一年,考上中山大学生物系,1961年他被分配到中科院广州分院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工作。
有了工资也有了宿舍,他把母亲和妻儿接到广州居住,正常的话,他的人生轨迹将是成为一名知识分子。
但就是叔父分家产那件事,改变了他人生轨迹。
曾宪慨认为叔父不但侵占了父亲的两家百货店,并在回国时从孤儿寡母手中骗回借条。这样,他在泰国跟叔父越闹越大,并不断写信要求曾宪梓带着母亲到泰国打官司,帮家里夺回遗产。
1963年曾宪梓向单位提出出国申请,5月31日29岁的他前往香港。
当时中泰还未建交,曾宪梓必须在香港住满一年,经过亲戚担保,拿到香港护照才能入境泰国。
正是这一年左右时间,曾宪梓接触到了领带行业,因为在泰国经营领带生意的曾宪慨要他帮忙从香港采购领带。曾宪梓很快就了解了领带的制作流程和营销环节。
1964年曾宪梓抵达泰国,当着前来平事的家族长辈们告诉叔父,他不会介入此事,两家人也不要再争斗不休,他一分不取。在场的长辈,叔父叔母极为震惊,夸曾宪梓是新中国教育出来的人,真的不一样。
曾宪慨则留弟弟留在泰国帮忙打理小厂事务,当时泰国大学生很少,要请的话也很贵。1966年曾宪梓妻儿申请出国,也来到了泰国。这样,曾宪梓帮哥哥管理领带加工厂,黄丽群帮兄长家照料家务。
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顺利,时间一长,兄弟在管理工厂方面出现了矛盾,1967年一家人包括母亲在内,都被兄嫂赶了出来。
曾宪梓卖掉了手表、收音机,到处打零工维持生计,1968年再想从海外回国工作几乎不可能。
这时,他的叔父派人找到他来家里坐坐,并给了他五千元,曾宪梓夫妇拒收,无论叔母怎么劝都不要,叔父只好派车送他回到贫民窟。
曾氏长辈听说此事,都觉得曾家这位后生仔了不起,有骨气,建议他叔父用另一种方式帮他。
不久,叔父将六十打领带给他加工,完工后付给曾宪梓报酬一万元(港币),曾宪梓只按市面加工费收了九百元,再怎么劝也不要多余的。
由于泰国话不懂、孩子入学、生计困难等原因,促使曾宪梓决定离开泰国,到香港找机会。
1968年春节,曾宪梓一人先到香港,住在一位远房姑姑家。不久,他的母亲、妻子和三个孩子也到了香港,六口人要吃饭,曾宪梓必须尽快找到工作。但他的毕业文凭在香港并不管用,很难找到正经工作。
这时,他的叔父汇来一万元港币,收款人写曾蓝氏,并另写一封信,写明是给大嫂的安家费,不得退回。
这一万港币解决了六口人生计问题——二千元给了远房姑姑,二千元租下油麻地平安大厦一块小地方当作坊,六千元为启动资金买来熨斗、剪刀、尺子、缝纫机做领带。
做出领带,他就挑着篮子到尖沙咀沿街售卖,一打赚10元,全家一天生活费最少50元,不卖出五打,这一天就难办了。
两年不到,他的“土货”领带就打开了香港市场,但小作坊投资扩建几乎不可能,当时银行不会货款给他。在事业关键期,他的叔父再汇三万元给他当周转金。
厂子扩大后,他用从泰国引进泰丝当领带面料,1969年永安等超级百货公司接受了他的领带。如果撕掉所有商标,行家们无法分清哪条是“土货”,哪条是欧洲货,金利来在质量上已经可以跟欧洲产品竞争。
他的牌子原叫“金狮”,由于跟“咁输”谐音,赌马、赌彩票的人都不会喜欢。1969年由于香港供水紧张(四天一次),曾宪梓到朋友家蹭澡,才从打牌人嘴里知道这事,于是,改名为“金利来”,广告语:祝君行好运,金利一起来。
一年多就赚回了三万元,1971年他坐飞机到泰国,将三万元还给叔父,1972年把厂子移到荃湾工厂大厦……这时,他的年销售额已达到一百多万港币(相当于现在一千多万)。
《毛选》是他商战的指导思想,看准机会和利用机会“敌退我进、敌疲我打”。
曾宪梓事业有成之后,每年平均以收入10%左右捐资支持国家教育、科技、体育、航天等公益慈善事业,尤其是对家乡梅县的报恩和支持。他还曾经托人寻找那位来自兴宁的土改干部,但没有如愿。
香港回归前,曾宪梓完全站在祖国立场上,为中国利益发声,1995年1月,他接受媒体专访时说过:
“处理商业风险,知识很重要,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直到现在我还在看,从中我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香港某些人)说做我的儿子很累,因为我要求他们从小要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由于港英当局排挤,金利来股票跌了很多,损失很大,但这不算什么。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事,在爱国这个问题上我很清醒,我坚持我的观点。”
商战,可以投机,可以耍手腕,但曾宪梓从不会在爱国立场上搞投机、耍手腕。从他一生历程来看,曾宪梓的确是一位以诚待人、以诚报国、以诚爱乡的人。
愿曾先生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吴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