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颐武:吉祥物名字既有京味儿,又和形象高度匹配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吉祥物评审专家张颐武表示,“冰墩墩”“雪容融”是一个完美组合,让人们感受到冰雪运动、中华文化和奥运精神的魅力。
9月17日晚,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同步发布。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吉祥物评审专家张颐武表示,“冰墩墩”名字里包含着北京文化的意蕴,把大熊猫的个性性格也展现出来。两个吉祥物的名字既有京味儿,又与形象高度匹配。
评审时看中吉祥物的文化内涵
新京报:评审团来自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大家看作品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从你的角度来看,在初审和复审时更关注作品的哪些特质,会让你想投票给它?
张颐武:一个是视觉上的震撼,视觉上你的感受怎么样,第一眼看过去的感觉。另一方面看它的文化内涵底蕴,看它的表现力。
每个人角度可能不一样,有一些美术方面的更倾注于造型独特性,创意新颖性这些方面,我们就着眼于文化内涵,如何能表现出奥运会精神,奥运会文化内涵这些方面。同时,还是要有视觉上的震撼力,让人能感受到奥运魅力。这个方面是大家都在共同地从不同角度评审。
中国人气质通过熊猫形象呈现
新京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你觉得如何去解读它蕴含的文化内涵?
张颐武: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这两个吉祥物,充分表现出了这几个方面的文化内涵。“冰墩墩”有些高科技的感觉,另一方面又是中国熊猫的造型,冰雪的感受也融在里面,既有奥运精神,又有中华文化底蕴,还有冰雪的特点,同时形象憨态可掬,非常可爱,让人一看就觉得很有亲和力。
从这个角度看,“冰墩墩”既表现了奥运的不断追求、努力奋进的内在精神,同时也有赛事元素,比如一个圆环在大眼睛外边,就像赛道,而冰晶透明又有点机械的感觉。可以说把我们北京冬奥会的整体内涵都表现出来了。
中华的文化精神,中国人的气质通过熊猫的形象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呈现,同时集中展现了冰雪的特点,又展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这些都尽在不言中,让人联想无穷,可以说是言有尽意无穷。
冬残奥会的吉祥物也有它的特性,一个灯笼,灯笼上面你会发现它最后呈现出天坛的形象,把北京文化的意蕴也传递出来了。
天坛是北京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它通过浑然天成的两只鸽子,把天坛的形象整合出来,非常巧妙地把中华文化的内涵,把灯笼这一中国文化里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象征物,具有节庆意蕴的一个符号和非常独特的北京文化意蕴,同时也把冬残奥会不屈拼搏的精神意志通过非常喜庆的感觉表现出来。
“雪容融”,融化人们内心里的各种障碍,也跨越身体残疾的障碍,追求更高生命的境界。所以“冰墩墩”“雪容融”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组合,让人们感受到冰雪运动独到的魅力吸引力,感受中华文化、北京文化的魅力,也感受到奥运精神的魅力。这几个方面结合得相当完美。
吉祥物的名字和形象非常匹配
新京报:可否谈一谈两个吉祥物名字的文化性?
张颐武:命名下了很大功夫。首先一定要有冰雪的概念,“墩儿”也有北京文化的意蕴在里边,“冰墩墩”显得非常憨厚可爱,把大熊猫的个性性格也展现出来了。
容融,一个是包容,一个是融合,包容和融合。容和融是中华文化里非常具有意蕴的两个字。两个“rong”字有差别但谐音,整体上充分地表现了奥运会的意蕴。“雪容融”就像一大片白雪融化的时候,它融合了人类的共同理想人类的共同境界,非常通俗容易理解,就像北京老百姓话家常时创出来的名字,实际上又包含着很深的文化意蕴。
两个吉祥物的名字是经过反复研究创意出来的,北京风味很浓,好像两个小孩子的名字,和吉祥物的形象匹配度非常高。
新京报记者吴为
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