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白塔寺旁,胡同深处,这些暖心设计唤醒记忆深处的京味儿
穿梭在北京的老胡同里,感受设计的温情与暖意。
做菜的吧台、折叠的方圆桌、复古的橱柜、红底黑字的贴纸、贴满黑白照片的相框墙……走进白塔寺会客厅,仿佛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极具怀旧风情。一位大妈正在削土豆皮,吧台前一位大哥忙着切菜,他们都在为晚餐忙碌着……这个温馨的画面,与暖城行动2019的主题交相呼应。
图/白塔寺再生计划微信公众号截图
想要了解老北京街区生活的恬静安逸,不妨跟着京蜜去白塔寺区域看看,这里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变迁,承载着可以唤起人们对区域深层次的记忆与情感。今年,白塔寺再生计划•暖城行动2019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一部分,以胡同微更新、四合院建筑修缮示范、文化记忆挖掘、居民参与创新街区治理等方面,还原北京老城胡同文化,既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生活方式的延续,又实现当代城市生活方式的满足,打造“温暖街区”。从9月10日一直持续到9月20日,在宫门口东岔和西岔、白塔寺东夹道、宫门口头条等胡同的每一个展厅里,都展示着老城区的暖心设计。
白塔寺区域地处北京民宅聚集的老街区,是北京仅存的低矮建筑群居民区之一。它与“北京金融街”仅一街之隔,北面西直门商务区,西望阜成门商圈、三里河政务区,东临西单、西四商圈。在一众商圈的包围中,它还原了北京老城胡同文化,同时呈现了当代城市生活方式,打造出了一个“温暖街区”。京蜜带在这些胡同里穿梭行走着,感受着各种温情瞬间和暖心设计。
图/白塔寺再生计划微信公众号截图
◆白塔寺社区会客厅
80后小时候“流行”的婴儿推车,路边街尾的冰棍车,怀旧风的手提箱……一走进白塔寺会客厅,就有种穿越之感,复古的陈设让温情瞬间流溢。放学后跑这儿写作业的孩童,闲来无事在这唠嗑的老城区大妈,行走在路上找寻回忆的游人……别致的“社区服务中心”既是老中青三代人交流的共享空间,也是大家了解北京胡同文化的聚集地。
“喜欢这个地方,也愿意待在这里。”来这里的人几乎异口同声,而这里也是此次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据点之一。9月11日,北京白塔之光国际青年旅舍和白塔寺会客厅联手合作的系列活动《在胡同,寻觅吃吃的爱》第二集再度温情上演。和面团、上模具,西城大妈与青年旅人在手工月饼的制作中交谈甚欢。“手工做的月饼味道就是不一样。”北京白塔之光国际青年旅舍负责人郏珂磊称。而这样的场景还有更接地气的意义:“西城大妈带你重拾熟悉的味道和记忆的美好。”
图/白塔之光供图
◆曾师傅的时光照相馆
踏过门槛,一眼望见青砖墙壁上的照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意,最温馨浪漫的事之一就是和爱人白首偕老。头戴白纱的老奶奶,并不因皱纹显得沧桑,历经岁月洗礼的面庞是那样唯美。扎着领结的老爷爷,露出憨萌可爱的笑容,礼帽与蓝色衬衫的造型,潇洒帅气不输年轻人。他们在特色的院落中迈着舞步,就像正在舞台中表演双人舞。白色的文字浮动着,“大时代的小幸福”,几个字概括出这幅照片想表达的全部内容。
曾师傅的时光照相馆展示的是共和国同龄人的影像记忆。设计师寻找了十对在白塔寺片区居住的1949年出生的老人,在设计周期间为他们拍摄非传统意义的婚纱照。此外,这个展区还有设计师日常工作的花絮照片。
◆北京合院词云
“老北京的面子是金不换的”、“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庆丰包子”、“大栅栏”、“炸酱面”、“回迁”、“危改”……在外围墙壁上的镜面上跃动着这样的文字,似乎在诉说着胡同里的故事。
图/白塔寺再生计划微信公众号截图
悬挂的白色云朵中藏着北京老城的关键词汇,蓝白的基调,搭配两面镜子,营造出安静温馨的小院落氛围。“北京合院词云”展览试图构建一个关于北京老城未来的集体云想象空间,通过大众媒体北京老城的关键词搜集,以空中的词云加以呈现,同时在空间中布置相应展台与展品,呈现清华建筑系学生对于北京城市空间未来的设计构想。
图/白塔寺再生计划微信公众号截图
◆西海之声唱片店
一张唱片,搭配别致的封套设计,为这个不起眼的小平房增加了文艺气息。木头窗户,贴着唱片图案的玻璃,水龙头和电线暴露在室内,空间用电风扇取凉,就在这样一处一眼望到头的小平房里,满墙的唱片整齐排列,这就是西海之声唱片店。
图/西海之声供图
西海之声唱片店经过了近一个月的收集、整理、准备和布置,9月10日上午10点开张,到9月20日展览结束。作为白塔寺再生计划•暖城行动2019的一部分,西海之声展出的是从全国的艺术家、设计师、插画师处收集的唱片封套再设计方案。西海之声把这些方案做成了成品,放置在一个具有胡同音像店风味的小平房中。观览之外也可以买回家,虽然是不过百元的收藏品,但或许能让你心动。
◆白塔下的旧时光
扎染、刺绣、手工制品……一间小屋摆放了各类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策展人王秋萍说,展厅里陈列的作品,除了她妈妈传给她的四件绣品和一件雕塑作品以外,其他都出自她之手。洋葱表面干掉的一层皮、核桃皮等日常所见之物,都被她拿来当了染料原料。她说:“我喜欢这种生活化的东西,身边不起眼的小物件也有很多的用处。”
黄色的布料就是王秋萍用洋葱表面干掉的一层皮扎染而成的。
“我就是喜欢,没有特别的理由。”其实,王秋萍的本职工作是一家企业的普通职员,制作这些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只是她的兴趣爱好,没想到竟能被邀请到北京国际设计周上做展览。为了此次展览,王秋萍特意休了年假。
◆白塔记忆
“如果白塔有记忆,它的记忆库中应该装载了北京城的全部历史。”开放式的展区中,黑白老照片放在画架之上,“钟鼓楼”、“白塔寺”、“庙会赶集”、“养鹰的人”……每一幅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笔都是历史的印记。
“白塔记忆”是“城市历史景观创新研究平台”在2017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时发起的北京历史景观影像回溯计划,得到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白塔寺再生计划和白塔寺社区会客厅的倾力支持。经过三年的积累,“白塔记忆”的库存已达上万张。“白塔记忆展”亮相今年的设计周,有高清经典展示区、老胶片放映区以及社交活动区三个板块,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北京的历史景观。
◆“保护历史名城,共筑美好人居”科普展
在青砖绿瓦、拱形过道、红色木门的布景中架着一座“照片桥”,几条线悬置空中,彩色的照片夹在线上自然垂落,看着都有种自然美好之感。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大运河串联了多个文化区域,滋养孕育了独特的人居聚落,是中华城镇文明格局的重要脉络之一。多年来,中规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一直致力于在大运河流域内的城市开展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本次展览归纳梳理了历年来的工作成果,以色带为脉络,引领观者溯水寻城,穿插“大运河系列小知识”、“长安闸工程体系”等科普板块,图文并茂地向公众讲述大运河的历史印记,展示这条壮美文化线路沿线的城乡人居环境,让更多的人读懂大运河里的“中国故事”。
白塔寺区域胡同里的精彩还远不止以上提到的这些,这里还有“砖情•北京”非遗艺术展、“叠园今梦”苏州古城复兴保护建筑设计工作营成果展、无止桥x小窝铺社区营造等多个展览正在展出。此刻,这些古老的胡同正焕发着年轻的光彩,它们以一系列的“暖城设计”,让你感受美轮美奂又有温度的城市之美。
【京蜜贴士】
时间:2019年9月10日至2019年9月20日
9:00-18:00
地址:白塔寺区域胡同中(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
撰文张洁
摄影张洁(除署名外)
编辑王琳
校对李项玲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