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内蒙古媒体:外媒曾给康巴什贴“鬼城”标签,如今被打脸
被外媒贴标签的
“鬼城”
真正的模样是
……
一想到这个标签,心里有点紧张
提到鄂尔多斯
这座因“温暖全世界”
而闻名全球的城市
曾被外媒贴上“鬼城”这个标签
甚至完全替代了
风光无限的“羊绒名城”
由于火所以备受关注
如今
当它再次成为世人眼中的焦点
这座被外媒贴标签的“鬼城”
究竟活得有多精彩?
看看来自现实的数据和画面
“鬼城”其实只是个被外媒贴的标签,到过鄂尔多斯市康巴什的人,都会感受到,那是一个美丽宜居、充满活力的地方。
一座现代化新城,从建设到形成规模需要一个阶段性进程,需要通过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高水平的管理等努力共同铸造。
从2004年零起点规划建设以来,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与发展,康巴什建成区面积达38.4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5.3万人。
建设与发展的动力
最根本的动力来源于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长期关心与支持。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指导下,康巴什全面迈上了品质城市提升的发展之路。
2016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康巴什设立县级行政区,充分证明了国家层面对康巴什十几年建设成就的认可,也标志着康巴什城市发展迈向了新的历史阶段。
坚持高起点规划
10多年来,康巴什聘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团队编制各类城市规划达160多项。坚持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拓展城市空间,充分利用原有山形地貌、河流走势美化城市环境,体现了路随山转、显山露水的自然特色。秉承蒙元文化为主的城市文脉,依托建筑、雕塑、城市小品、绿化景观等载体,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坚持高水平建设
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先进理念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康巴什实现所有管线一次入地、市政路网一步到位,避免了反复开挖路面的“马路拉链”问题。
城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52.9平方米,城市供水、供热、燃气普及率均达到100%,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
建成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一批以蒙元文化为主线的特色建筑,更好地体现了“一楼一特色、一街一景观”。
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环城笼翠”的绿色宜居家园。
坚持高标准管理
将“绣花”功夫体现到城市管理的全过程、各环节,通过精细化管理降成本、增效益、提效能。建成功能齐全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与市长热线、城市服务热线、报警热线实现了互联互通。
成立智慧城市服务中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实现城市管理全天候、全覆盖。
建立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和制度导则,实现了目标定量化、责任明细化、措施具体化。
提升城区环卫保洁水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启动,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8%,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9%和95%,公厕全部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
以产业集约发展带动城镇繁荣,以产城高度融合助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会展、教育、总部经济、高新科技等非煤绿色产业,成为鄂尔多斯唯一不依托工业和资源发展的地区。
建成乌兰木伦景观湖区、鄂尔多斯婚礼文化园、康镇等特色文化旅游景点32处,成为全国首家以城市为载体命名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辖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内蒙古仅有的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
市场主体发展到7119户,已有23家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康巴什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
打造了沙博会、煤博会、文博会等高端会展品牌,先后承办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十三次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等大型文体活动,有力地拉动了城市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康巴什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历程
是鄂尔多斯70年来
城市建设的集中展示
未来,这里将
持续丰富和拓展城市功能
大力发展和繁荣城市经济
全面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向着建设“生态、智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品质城市的目标不断迈进!
看到此处,您是不是也想到康巴什走一走、看一看,等感受了那里的天朗气清和舒适宜居,或许您会羡慕在那里生活的人们!
(图片由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