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协平台:凝聚共识助力“青绣”传承与发展
“发现和重塑青海民族刺绣的价值”“扩大青绣艺术和产品影响力”“全面推动‘青绣’产业升级换代”……近日,省政协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推动青海传统民族刺绣的传承发展”,坦诚交流、充分协商。
传统民族刺绣是青海重要的特色文化产业,是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省政协将‘推动青海传统民族刺绣的传承发展’作为今年重点调研协商议题,就是要通过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青绣’品牌的打造和提升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更好地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青绣’产业的决策部署。”省政协主席多杰热旦在主持双月协商座谈会时强调指出。
多措并举,传统民族刺绣得到长足发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青绣”产业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把打造提升“青绣”品牌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在西宁、海东等地设立了刺绣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刺绣扶贫车间、“妈妈制造”刺绣合作社、妇女手工制品示范基地等,开展刺绣展示交流、研发创新、培训等活动,着力提升产业带动力和竞争力。目前,全省有刺绣类非遗项目12项,刺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名,刺绣企业(协会)50余家,全省从事刺绣人数30万余人次。“青绣”已成为与我省“拉面经济”相得益彰的特色产业,是我省广大农牧区妇女弘扬保护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居家就业、增收致富的重要手艺。
“十三五”以来,省财政累计投入2.95亿元,加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设立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支持民间刺绣等文化企业发展。2018年,省财政将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由400万元提高至1000万元,对包括刺绣在内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等给予扶持。
推动“青绣”传承与发展,各地各部门也在积极行动。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六部门联合制定《关于推进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融合发展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刺绣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各市州积极跟进,通过成立地方协会、建设刺绣基地、申请技艺专利、注册产品商标、研发创新等方式,规范刺绣行业管理,培育产业发展链条。
深入调研,为开好协商会议打下坚实基础
青海传统民族刺绣艺术源远流长,是我省各民族世代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2016年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民间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提升品质,培育传统特色品牌。今年全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打造和提升“青绣”品牌。最近,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青绣”产业发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省政协把推动“青海传统民族刺绣的传承发展”作为今年双月协商的重要内容,搭建充分协商讨论的平台,围绕提升“青绣”品牌建言献策,凝聚合力。
省政府、省政协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协商会。多杰热旦主席多次听取调研情况和会议准备情况汇报,对高质量召开好协商座谈会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协副主席王绚组织领导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制定调研方案、并组织委员深入调研。省政府相关部门、各地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在各个工作环节给予了大力支持。
扎实有效的调研,是开好协商会议的基础。省政协主席会议审议确定了双月协商议题后,调研工作随即开始。2019年2月起,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与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市州政协多次沟通,就调研方案和相关事宜达成了共识。5月至6月,王绚带领由省政协委员、政府相关部门同志、有关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有关企业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深入西宁市、海东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走访有关企业、非遗传承人、职业学校,多渠道、多层面了解情况,探讨交流,梳理好的经验和做法,力求为党政决策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为了使意见建议更精准,委员和市州政协发言交流材料形成后,充分征求了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文化和旅游厅、扶贫开发局、妇联等部门的意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调研中采取了省州县政协三级联动的方式,邀请市州县政协负责同志参加省政协调研,并请市州政协对本地传统民族刺绣传承发展作深入调研,充分发挥市州政协助力省政协双月协商的重要作用。
“为切实增强调研工作实效,我们在工作中突出了‘四个结合’,一是落实双向发力要求与专委会专题调研相结合,二是专委会组织与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和专家指导作用相结合,三是省政协调研与市州县政协调研相结合,四是省内调研与省外考察相结合”,王绚在介绍前期调研和会议准备情况时说。
通过调研,委员们认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民族刺绣传承与发展,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扶持、推动产业发展,加大人才培训,着力提升产业带动力和竞争力,我省传统民族刺绣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特色,成为富民工程的重要渠道,成为展示青海传统文化产业的靓丽名片。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我省传统民族刺绣产业零散,尚未形成系统的产业,缺乏创新,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及市场结合不够,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刺绣产业的发展,亟待解决。
协商建言,为传统民族刺绣发展聚智慧献良策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双月协商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紧扣主题踊跃发言,谈问题、讲对策。
“深度挖掘青绣的内在价值,提升产品档次,将其打造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文旅产业的又一支‘潜力股’,意义重大。”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才让太开门见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建议,利用青绣文化讲好旅游故事,提升旅游品质。鼓励和支持在省内外旅游景区设置青绣产品展示和销售点,拓宽青绣产品销售渠道和宣传渠道,让更多人了解青绣、喜欢青绣,将刺绣基地、刺绣家庭作坊等引入乡村旅游战略布局,建设成生态旅游景点,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体验青绣魅力。
省政协委员、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院副教授何吉芳和省政协委员、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室副研究馆员冶青措也认同这个观点,提出要重塑青海民间“绣活”价值。
冶青措在发言时说:“发现和重塑青海民间绣活的价值,对帮助妇女恢复传统手艺、传承非遗文化、助力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她们建议,借助各级政府非遗保护建设平台,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传统绣活的魅力和价值,参与到保护和传承中去;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把推动传统刺绣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统筹起来。
人才问题是委员关注的话题。作为一名传统刺绣从业者,青海省妇女手工协会会长、湟中马莲花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经理陈玉秀对于人才的重要性深有感触。她建议,以“产学结合”、“工学结合”、“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共建实训基地,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改革,为传统民族刺绣的接力传承培养一批较高技能的实用性人才;发挥代表性传承人的技艺优势,聘请青绣传承人实施联合教学,做到专业知识与动手实践并重。
谁掌握了销售,也就掌握了整个行业。“‘青绣’行业目前依然处于比较困难的阶段,整个行业还没有找到或者开拓出真正的市场。”省政协委员、海南州布绣嘎玛民族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卓玛杰建议,调整政策,引导企业走向市场、建设市场;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坚持市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酒香也怕巷子深,青绣也要学会吆喝。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常委、青海纵横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金祁建议,要加大青绣的外宣力度,形成有效的搭线、搭台、搭桥机制,让青绣口碑美起来、品牌大起来、品质强起来、名声响起来。
海东是中华民族河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为孕育和发展民族手工艺产业开辟了肥沃“土壤”。乐都南凉堆绣、古驿平安绣、互助土族盘绣、撒拉族刺绣等皆出自海东市,其中,土族盘绣、河湟刺绣分别入选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名录,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民间艺术奇葩。海东在推动“青绣”产业发展中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与做法。
海东市政协副主席张兴民建议,以“公司+协会+农户”模式引领并推动形成“青绣”规模化生产企业,提高“青绣”产业技术化、组织化程度,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规模经营模式;把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媒体宣传与市场开发,提高“青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走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加快“青绣”产业园区发展步伐。
增进共识,凝聚起助推“青绣”发展的合力
副省长杨逢春认真听取了6位省政协委员、专家及市州县区政协负责同志的发言,充分肯定了委员们提出的建议。他强调,要处理好分散与整合、传承与创新、产业与市场的关系,多部门合力推动,打造一个品牌、形成一个产业、建立一套名录、培养一批传承人、走出一条现代营销的路子、开拓一个市场、开展一系列宣传展示,实现“青绣”的技艺传承和推陈出新,促进文化和谐、技艺传承、品牌塑造、挖掘创新、规模发展。
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现场听取了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并结合各部门工作职责谈了下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的工作思路和举措,与委员交流沟通,回应提出的意见建议。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史瑞明首先表示:“各位委员就推动青海传统民族刺绣的传承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青绣’的传承发展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帮助。下一步,省发改委将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把‘青绣’的传承发展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考虑,在安排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时,充分考虑其所在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委员们提出的3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具有较强针对性,有些工作我们已经在进行了。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加大对民族优秀技艺专业的建设和投入力度,制定政府购买职业教育服务方案,通过聘任能工巧匠、民间高手等方式,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省教育厅副厅长马嘉宾就委员们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青绣人才等问题作出认真回应。
省财政厅副厅长荣增彦说:“委员们调研很深入,省财政厅将认真梳理,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支持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转化,努力打造‘青绣’品牌,将我省民族刺绣的发展作为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兴动力。”
“各位委员针对青海传统民间刺绣如何保护、传承、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进一步加强保护传承,推动‘青绣’在当代实践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青绣’的生命力和传承活力,探索形成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青绣’富民经验和模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扎西在双月协商座谈会上表示。
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盛宗毅回应反言说:“我们将认真吸纳委员意见建议,抓好转化运用。进一步加大民族刺绣的产业扶贫支持力度,跟进落实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积极开发扶贫就业岗位,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就业稳定性,真正让贫困群众靠着老手艺、绣出新人生。”(张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