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彭刚任清华副校长,曾推动本科生写作课、本科教学改革
彭刚在清华园的发展与清华大学的新文科建设、本科教学改革、学术改革的步伐紧密结合。
据清华大学官网,今天(9月6日)彭刚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不到一年,彭刚便完成了从校长助理到副校长的进阶。
清华园的学生对彭刚并不陌生,受到广泛关注的本科生写作课,学分绩改革等教学改革中都留下了彭刚的身影。
清华校长助理有晋升校领导惯例
1990年从北大政治学系毕业后,彭刚到清华大学攻读社会科学系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2012年7月,彭刚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2017年5月任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
清华大学近年来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教务处作为主管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和实施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教务处处长也备受关注。现任副校长的郑力,此前也担任过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彭刚2017年担任教务处处长就是接棒郑力。
2018年6月彭刚担任文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同年11月任校长助理。不足一年,彭刚被任命为副校长。
记者注意到,清华大学的校长助理有晋升校领导的惯例。现任校领导班子中,常务副校长王希勤,副校长杨斌等都曾担任过校长助理。现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此前也担任过校长助理。
曾参与本科教学改革试点
彭刚在清华园的发展与清华大学的新文科建设、本科教学改革、学术改革的步伐紧密结合。
早在人文学院任职时,他便推动了人文学院的本科教学改革工作。
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彭刚曾表示“我经常跟学生说,你们太不自由,也太自由了。”他表示,一方面本科生的学分负担很重,课程选择空间很小;另一方面有些课程通过相对容易,对学生的挑战性不够。这不仅是清华和人文学院的问题,也是中国不少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013年清华大学提出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和增强课程挑战度的要求,此后,在人文学院做本科教学改革的试点。
彭刚作为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和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先后主持撰写了《清华大学与一流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和《人文科学实验班培养模式改革构想》。
2015年,人文学院在全校率先制定完成新的本科培养方案并试点实施。改革方案通过精简专业课程、降低学分要求、增加选修空间,赋予学生专业选择和学习过程中更大的自由度,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课程要求、增加了课程挑战度和训练量。
“对本科生而言重要的是学得深学得宽”
学分绩的改革也是清华本科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曾引起过广泛关注。
关于学分,彭刚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年评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有一名学生大学前3年一共修了220多个学分,每门课成绩都在90分以上。
“学这么多,学分绩还这么高,一方面说明这学生确实很优秀,但是另一方面说明我们整个教学和课程体系是有很大问题的,水分很大。”彭刚认为,对于本科生来说,学得多学得全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学得深学得宽,“少学一两门课,学生就不合格了吗?”
2014年清华启动学分绩的改革。2015年正式试水学分绩登记制度。
彭刚曾回应,学分绩改革初衷是想要对同学的学习行为有更多正面影响,让同学不要过多纠结于分数高低,用等级制取代百分制,更加科学地评价同学学业表现,带给同学更宽松的成长空间,更多选择。
不过这一改革也引起了一些争议,许多学生认为学分绩改革后自己的绩点比国内其他高校低,影响出国申请等。
对此,彭刚表示,这些年学校参考若干年来学生学业成绩段位分布情况,将GPA算法标准化,本科生标准GPA证明中的学分绩为清华大学标准GPA。
今年4月,清华大学聘任了改革开放以来首位副处长,记者在采访这位外籍副处长的时候,他就表示,自己曾参与英文成绩单的工作,让学绩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负责写作必修课“只有写,才会写”
去年,清华开设了本科生写作必修课,引发公众热议。
彭刚是“写作与沟通”课程的负责人之一,接受采访时,他表示这是弥补本科教育的不足。
“如果问清华在校师生和校友:‘我们的人才培养里面有什么短板’,他们经常会提到的,就是在写作表达和沟通能力方面的欠缺。第二,这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讨论写作课程建设方案时我们提出:写作课应该是通识课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写作训练首先应该是思维的训练,这个提法得到广泛认同。”
去年9月在“写作与沟通”的第一节课上,彭刚便强调,写作是思维的外化,写作训练首先是思维训练。“只有写,才会写。”
为了这一课程,清华建立“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聘请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来完成写作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同时开展教学研究。
为了寻找优秀的专职写作课教师,此前,记者看到彭刚在朋友圈“招贤纳士”。
新京报记者王俊
编辑贾文程白爽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