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城门几丈高》央视热播

日期:09-04
城门几丈高央视

原标题:纪录片《城门几丈高》央视热播

纪录片《城门几丈高》央视热播

纪录片《城门几丈高》央视热播

图片均为《城门几丈高》中的朝天门剧照。(剧组供图)

9月3日晚,“重庆造”历史纪录片《城门几丈高》第二集《城门开》,在央视纪录频道(央视九套)和重庆卫视热播,该片自9月2日首播后便成为重庆市民的关注热点。

极具感染力的原创音乐

“评书和民歌的运用,增强了生活气息和社会历史质感,使一部历史题材的专题片既有人文精神的大气,又有接地气的灵动,是一部有较强感染力的优秀之作。可喜可贺!”市剧协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编剧夏祖生说,《城门几丈高》用一首熟悉的儿歌,引出了重庆城门从层层封闭到走向渐次开放的沧桑历史,具有鲜明的重庆地方特色。

把九开八闭十七门唱了一整遍的《重庆歌》,“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翠微门,挂彩缎,五色鲜明……”;从街头老者到巷尾童子都会念的《城门谣》,“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跨山腰,过了城门摔一跤”;从书籍资料里找到的铜梁婚嫁民歌《拆歌堂》,“风吹门帘响叮当,新姐请我拆歌堂……好歌不在一夜唱,好花不在一夜香”;还有周孝怀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应卢作孚之邀为北碚少年义勇队所作的《争先少年》,“争先复争先,争上山之颠,上有金碧之云天,下有锦绣之田园”……《城门几丈高》共有15首原创音乐和4首原创歌曲,均由四川省蜀新文化艺术中心、光荣之下青年剧团艺术总监张蜀之创作完成。

“《城门几丈高》讲述了重庆的开埠史,这是重庆和世界融合的过程。而我为它创作的音乐基本上也是基于‘世界融合’这个概念的创作。”张蜀之介绍,他为《城门几丈高》创作的音乐不仅体现了浓郁的重庆风格,还融入了世界音乐元素,例如《拆歌堂》,一开始出来的钢琴部分是美式黑人灵歌气势宏大的感觉,但随后的人生唱腔和旋律则采用了悠远婉转的中式民歌。

生动再现100多年前的重庆城

“片中用了很多我们平常几乎看不到的影像和声音,感觉这是一部很有质感和深意的纪录片。”重庆市话剧院院长张剑观看前两集纪录片后颇有感触。片中100多年前拍摄的影像和声音,尤其是那久远的真实的川江号子,让他更加直观地感受到100多年前重庆真实的生活场景。同时,在前两集纪录片中,拍摄团队引用英国商人立德乐日记内容、远赴英国采访蒲兰田船长的孙女石宝琳等,用世界的眼光、平行的视角,让重庆开埠这段史实更加真实和立体。

对于100多年前重庆城以及部分历史遗迹还原效果,曾家岩书院创始人、“靶点影视”负责人吕真也为之赞叹。

吕真介绍,《城门几丈高》曾在曾家岩书院取景,当时在现场旁听时就被拍摄团队的构思和拍摄角度所打动。“播出后果然不同凡响,特别是对朝天门的城门和城墙等历史遗迹的三维复原,让人更加形象地看到曾经重庆的模样。”吕真说,近年来自己也一直在做城市纪录片,更加明白其中的心酸劳苦。除了对这部片子从专业角度的喜爱,更对创作团队充满敬佩。

引发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思考

“影片中出现了不少珍贵的老重庆城市风貌和城墙城楼的照片,现在仅剩一点遗迹令人遗憾,如若可以在原址进行部分的重建,会不会掀起重庆人自我认知的新热潮?”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莫溦沙在观看纪录片后发出了这样的思考。

“《城门几丈高》以艺术形式告诉我们从哪里来,在观看中也引发了我们关于未来城市建设的思考。”重庆市沙坪坝区物流办党组书记、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李波说,100多年前,重庆被迫开埠,而如今重庆努力在西部地区主动开放、带动开放,中欧班列(重庆)、西部陆海新通道、“渝满俄”班列等跨境物流大通道的开通,让重庆从开放末梢向开放前沿稳步迈进,不断吸引来自世界的关注与合作。《城门几丈高》的拍摄不仅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7月市慈善总会支出慈善款物2.5亿元 重庆康明斯技术中心在两江新区投入运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