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学第一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昨天,哈工大附中小学部的校园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孩子们的开学第一课以语文课《我爱祖国》的方式,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升旗仪式。
9月2日,星期一,是哈尔滨市中小学新学期开学的日子。一年级的“小豆包”们带着父母的希冀,充满好奇地踏入了校门。迎接他们的是开笔破蒙、击鼓明智、启迪描红,开笔礼传承文化根脉;心愿卡、成长册、愿望树,“时光慢递”给5年后的自己;升国旗、唱国歌,体验《我爱我的祖国》教育课……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入学第一天第一课开始。这是哈尔滨市教育系统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坚实努力。强国必先强教育,教育关乎国计。新中国成立70年间,哈尔滨教育的发展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革故鼎新,与时代同行。
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让教育回归本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所在。近年来,哈尔滨市教育局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以展现新时代冰城学生全面发展的风貌。走进哈尔滨的教育,便可以触摸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强劲脉动,感受与城市发展并进的教育温度。
蒙童养正,润物无声
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打开方式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是对新时代国家、社会、公民应当遵循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全面概括,是对立德树人的最好解读。市教育局局长王长文说:“市教育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实质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倡导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让孩子学会感恩、助人、谦让、宽容、自省、自律。”
按照这一要求,核心价值观作为关键词被写进中小学校、班级的展示墙和板报;24字成为日常规范走进学校基础教育课堂。经纬小学校长张海燕说:“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爱心送教、爱心义卖、救助贫困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让经纬小学的学生学会了奉献、友爱、互助。”前进小学通过“三进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课表,融入日常教学。校长韩雪说:“我们通过民间剪纸、民族器乐、书法社、让巴乌进课堂、太极扇配合经典诵读三字经,让学生通过武术传承民族文化,在古韵风情中弘扬民族魂,以达到弘扬传统、蒙童养正,对学生进行随风潜入夜式的教育。”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一列“高铁”驶入了新区师范附小,校长石瑾娜告诉记者:“9月2日开学式主题是‘心中的祖国’,这列驶进学校的‘高铁’有11个车厢,代表一年级的11个班,每节车厢上、最前面是班主任老师的形象,每节车厢每一个小窗户是班级学生的照片,所有的孩子坐着这列‘高铁’前进出发。让孩子们上学的第一天第一课从感受核心价值观开始。”
激活课程发展的“DNA”
助推核心素养落地
“为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教育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本真,以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教育局局长王长文说。核心素养就好像课程发展的“DNA”,我市中小学以课程构建为支点,优化调整学校课程体系和结构,助推核心素养落地。
守望百年建筑的校史选修课在中学开讲,传承传统文化的剪纸、鱼皮画、皮影戏走进小学的课堂。书法、手风琴、棒垒球、滑冰、软陶等内容被写进继红小学的课程表;形体课、心理健康课、科普观影已成为新区师范附小核心素养课的日常;“我与国旗合个影”“我与祖国共成长”“我为祖国骄傲”“圆梦蒲公英”系列活动让兆麟学子从小树立家国情怀……这些哈尔滨中小学课程设置的初衷都指向同一个关键词——核心素养。与此同时,继红小学、花园小学、虹桥一小、雷锋小学等学校积极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打通国家、地方课程壁垒,实现课程整合的“加减法”,将原有的11门学科整合为德育课程、数学课程、阅读课程、体育健康、艺术课程、信息科技、综合课程七个课程模块,作为种子课程的基础课程,最大限度盘活学生在校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为加强校本课开发、建设和整合,市教育局在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方向上进行了积极尝试,创建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100余所,设立69所构建学科素养体系试点校;哈三中、哈九中、156中学、东风小学等学校编辑学科背后故事55册、学科核心素养81册、案例集90册;通过“四有”好老师市级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研究,形成学科指导意见;通过教学大赛,为全市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提供范例……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已经从“知识导向”、“能力导向”转向“素养导向”,有力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
回归教育本真
政府“买单”让19万小学生乐享“课后时光”
随着哈尔滨教育发展变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孩子们享受到越来越均衡的优质教育资源,教育回归本真。从2017年10月开始,我市小学生彻底告别了“放学后下班前”的“老大难”时间,政府“买单”,各学校课后服务特色课让孩子们玩出“专业范”。目前,哈市共有250多所小学开展特色课外服务,19万余名小学生享受美好的“课后时光”。
以社团课程为例,继红小学有78家社团,每周开设100余节课,国家一级京剧演员教孩子们唱京剧、专业教练教孩子们击剑……继红小学校长孙欣说:“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开展定制课后服务,学生学到的是丰富专业的特色课程,我们学校的剪纸手工课已经被市非遗中心授予非遗传承教育基地。”目前,市教育局与哈尔滨学院、基层学校启动了政府、高校、中小学“三位一体”的GUS项目,与哈市10所小学签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大学生参加小学的课后服务,为哈市课后服务工作注入新鲜年轻的血液,拓展课后服务资源。
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冰雕雪塑、雪地足球、滑冰、冰雪趣味活动进校园,将冰雪运动纳入全市中小学冬季体育课程。新区师范附小、大同小学、新华小学、逸夫小学、39中等学校深入实施阳光体育和冰雪运动,落实“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要求,学生体质状况明显改善;有效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创建市级以上艺体基点校253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127所,上冰雪学校达1315所,我市中小学生上冰雪人数达到77%以上;深入推进哈尔滨教育云平台应用,以视频直播等信息化手段,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