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个丹麦人在南京做了什么?中国人为他立像,女王亲手揭幕
1937年底,时年26岁的丹麦青年贝恩哈尔·辛德贝格未曾想过,82年后的今天,他的义举仍受到中国和丹麦两国人民共同追念。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为辛德贝格雕像的落成揭幕。新华社记者林晶摄
8月31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在辛德贝格的家乡奥胡斯市为其雕像揭幕。同日,以“南京的‘丹麦英雄’”为主题的展览在南京和奥胡斯双城举行。
这位被中国人赞许“见义勇为”、被称为“中国之友”的丹麦人,你知道他的感人故事吗?
南京的“丹麦英雄”
8月31日,雕像揭幕仪式上,中国驻丹麦大使冯铁说,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辛德贝格先生拯救了数以万计的中国人的生命,他的英勇无畏体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向人们昭示了和平的珍贵。
辛德贝格的亲属从世界各地赶来参加活动,并在雕像前合影。新华社记者林晶摄
辛德贝格从小在奥胡斯长大,青年时期就走出国门游历世界。1937年12月至次年3月,26岁的他来到南京江南水泥厂工作,亲身经历了南京沦陷,见证了日军疯狂大屠杀。
血腥暴行面前,辛德贝格没有退缩,而是利用外国人的身份,与德国同事卡尔·京特等人一起设立难民营和难民医院,庇护并救治了约2万名中国难民。
据记载,辛德贝格多次阻止日军进入难民营和工厂骚扰。为阻止日本人进入难民区,辛德贝格和友人在水泥厂周围插满丹麦和德国国旗。
他还用照片和信件记录了当时的侵华日军暴行,向国际社会传播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2014年4月28日,辛德贝格的外甥女玛丽安娜展示辛德贝格的肖像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2014年4月,玛格丽特二世访华期间曾专程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里珍藏着有关辛德贝格的珍贵照片和史料。
87岁的大屠杀幸存者苏国宝老人用颤抖的声音向女王讲述了往事:日军南京大屠杀时,自己只有10岁,包括他和家人在内的很多难民就是住在辛德贝格参与建立的难民营中。辛德贝格还亲手交给他一块大洋和一些大米,让他的全家得以存活。
“这个恩情我一直记在心里,感谢辛德贝格!感谢丹麦!”老人说。
1938年3月,在日军逼迫下,辛德贝格不得不离开南京。难民代表们绣了一面条幅赠送给他表达感谢与纪念,正文是“见义勇为”四个黑色大字。2006年,辛德贝格的家人将条幅捐赠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共筑和平”之约
辛德贝格雕像是南京市赠送给奥胡斯市的礼物,由中国艺术家尚荣、傅礼城和丹麦艺术家莱娜·德斯门蒂克合力创作完成。
“他是一个传奇人物。”尚荣告诉记者,“我们在档案里找到了多张辛德贝格的照片。有护照上的,有旧报纸上的,有的年轻朝气,也有暮年垂老。但无论是什么时候,他总是以诙谐活跃的姿态笑对镜头,他很阳光。”
图为辛德贝格雕像。新华社记者林晶摄
铜质雕像3米高,面朝大海,辛德贝格站在“希望之门”中,向东方张开双臂。“门”是指引希望与未来的象征,传递着中丹人民期盼友谊、共筑和平的美好愿景。
塑像底座的设计还特别加入一块“城墙砖”,它是威武不屈英雄精神的象征。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在揭幕仪式上讲话。新华社记者林晶摄
雕像揭幕仪式上,玛格丽特二世代表丹麦向南京和南京市民致以衷心的感谢。她相信这座雕像将激发参观者的反思和感恩,从而以这种方式纪念辛德贝格。
仪式上,玛格丽特二世从小花童手中接过的一捧黄玫瑰也值得一提。
花费数年时间,这种“特别款”黄玫瑰2004年在丹麦培育成功,被命名为“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玫瑰”,象征“和平的愿望”和“永恒的纪念”,此后还被赠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栽植。
这是玛格丽特二世在和平树下插下的“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玫瑰”。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参观纪念馆之行中,玛格丽特二世还曾在纪念馆外和平广场为和平树培土浇水,并亲手插上一支“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玫瑰”,象征着中丹两国人民友谊万古长青。
雕像揭幕仪式后,玛格丽特二世接受了南京城市代表递交的“共筑和平”之约城砖拓片。
双城展纪念义举
《贝恩哈尔·辛德贝格:南京的“丹麦英雄”》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当天,就吸引了不少中外观众。
8月31日,观众在参观《贝恩哈尔·辛德贝格:南京的“丹麦英雄”》展览。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专题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回望辛德贝格在南京的106天,展现他扶危济困、舍身相助的博爱与勇气。
第二部分今日南京,让奥胡斯市人民看到凤凰涅槃的古都,致力于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的热情与风采,体现82年前辛德贝格曾经付出的价值所在。
在南京的展览开幕式上,丹麦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雅各布·林朗表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82年前的惨痛历史不应重复。
责任编辑: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