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施教“接地气”,上好“开学第一课”

日期:09-02
开学第一课

原标题:多元施教“接地气”,上好“开学第一课”

重视“开学第一课”,就是重视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节点,让学生体验成长,以一个更好的面貌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涯。

多元施教“接地气”,上好“开学第一课”

▲开学的学生听志愿者讲述垃圾分类知识。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9月1日,开学第一天。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汇文一小、培新小学、府学胡同小学等近百所学校在开学典礼上教授垃圾分类知识。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在一首由学生、老师共同编写的日常行为规范童谣中,开启“开学第一课”。而自然资源部举办的国家版图意识“进校园”活动则来到北京四中,以“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为主题开讲国家版图知识“开学第一课”。

在教育部门统一的“开学第一课”主题之外,北京不少学校推出不同形式的“开学第一课”,内容多元新颖,也与现实紧密结合,这样的“开学第一课”,更接地气,也更能深入学生内心;既体现了学校的自主权,也实现了统一要求基础上的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教育。

应当看到,开学第一课和结业仪式、毕业典礼一样,都是具有仪式感的教育活动,重视“开学第一课”,就是重视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节点,让学生体验成长,以一个更好的面貌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涯。

“开学第一课”,本质是“课”,是所有教学的一部分,而课程创新也属于学校的教育事务,因此,在进行“开学第一课”时,各地宜充分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和特色,由全体教师参与进行课程设计论证,并听取学生、学生家长的意见。每年的“开学第一课”,也不必回避相同的主题,因为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习任务本就不同,关键在于,要给同样的主题注入新的内涵。

多元施教“接地气”,上好“开学第一课”

▲北京四中“开学第一课”,自然资源部中国地图出版社教辅分社总编辑周涛讲述“地图大有趣”。新京报记者王嘉宁摄

显而易见,好的“开学第一课”,就是要打破学校与社会的围墙,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社会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触感,从而养成健全的人格与三观。

就如这次东城百所小学的“开学第一课”是学习垃圾分类,通过“零米粒”、“斤斤计较”等活动,让孩子们在享受垃圾分类成果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美化了环境。从小接受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他们以后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能够以明确的规则更加从容地处理与社会成员的关系,就此来说,好的“开学第一课”,其价值无远弗届。

结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内涵来看,其重要内涵就是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而形式多元的“开学第一课”,不论是体验学习垃圾分类,还是师生自编日常行为规范童谣,都是图学生道德提升、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与心理健康进步之方式,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与实现自我。

当然,不管“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怎么变化,核心主题都应该是学生的自立、自强。健全完整的教育,除了知识教育之外,也应关注学生的人格教育、生命教育与生活教育,这些教育,远比知识教育对人的成长更有用,把这些教育落到实处,就是教育的回归。而“开学第一课”践行的就是这种使命。

总体来看,这次北京多所学校开展的形式新颖、内容各异的“第一课”,都强调了对学生知识教育之外的德育、体育、美育、劳育,本质上这营造了一种“五育并举”的育人氛围。这既给了学生正确的成才观教育,也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成长记忆。这样的“第一课”,越多越好。

编辑:新吾校对:贾宁

香港13岁少年成暴徒 央视:幕后指使其心可诛 香港大爷将暴徒从车厢打出去 央视主播:教其做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