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开业引疯抢,但延续辉煌仍得靠“本土化”

日期:08-28
Costco开业本土化

原标题:Costco开业引疯抢,但延续辉煌仍得靠“本土化”

Costco开业迎“开门红”,很大原因在于价廉,而今后开市客能否持续火爆,恐怕还需要有其他的方式才行。

▲上海Costco开业次日仍火爆有排队者因太热放弃。视频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这两天,社交媒体上最热闹的新闻莫过于上海开市客(Costco)门店的开业,因为到访的消费者太多,以至于该门店不得不在下午停止接待会员。不仅仅知乎上出现了“如何看待上海闵行开市客Costco开业疯抢导致临时停业?”的提问,还引发了很多国际媒体的关注。

Costco“开门红”或只因价廉

近年来,来到中国的外资零售业多有水土不服。比如最近一段时间,就传来家乐福易手、麦德龙代售等消息。为什么开市客却在这个关口逆势而上而获得诸多关注?

按道理来说,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民众,尤其是来自中国经济中心上海的民众见过了各种各样的零售形式,像开市客这样的会员制仓储式量贩店也有开业,比如,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即是如此。为什么上海的消费者这一次如此疯狂?

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便宜。尽管已经对开市客便宜的价格有所耳闻,但是开业酬宾时很多商品的定价还是出乎人们的预料。比如,53°飞天茅台的定价是1498元,尽管只比厂家推荐零售价便宜1元,但是相比市场上的零售价已经达到了2300元甚至更高的价格而言,已经算是极大的优惠,更不要说开市客可以声誉保证其货源真实。

也正是因此,网上流传着一些专门以会员价购买茅台,买后在场外倒卖套利的案例。

可以想象的是,像茅台这样的定价只是开业酬宾时的特例,今后开市客能否持续火爆,恐怕还需要有其他的方式。

比如,在一篇题为“开市客能否在中国打开局面”的文章中,就认为像开市客这种美式消费要在中国落地,必须回答疑问:中国消费者能否为了开市客改变购物习惯?通常来说,中国消费者是持续性购物,几乎每天都去超市,而美国消费者可能是一周甚至数周购买一次。因此,这种会员制仓储式能否真正受到用户的青睐?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消费习惯很多时候可能是会随外部条件而变的。此前山姆会员店刚在中国开业的时候也受到同样质疑,但这么多年来,已收获了一大群死忠粉,且业绩也不俗。

统计数据显示,山姆会员店单店销售额最高的5家门店中,有3家坐落在中国,而从2008年以来,坐落在深圳福田的山姆会员深国投广场店始终是排名全球第一,2017年销售额接近20亿人民币,创世界单店超市纪录。20亿元是什么概念呢?普通的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等这些大卖场一年的销售额是1亿-5亿人民币。也就是说,福田山姆会员店的销售额是它们的好几倍。

逃不开的本土化难题

为什么有些外资零售业水土不服,而有些门店确实业绩斐然?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些公司能发扬自身长处,根据中国的市场特点做出调整,从而获得了用户欢迎。而有些公司之所以早期在中国市场获利颇多,但后来逐渐被淘汰,很大的原因在于其并未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调整战略和经营策略。

此番开市客上海开店引发疯抢,算是创下了开门红,而如何将其延续下去,则需根据中国消费者的习惯调整自身经营策略,增加用户黏性。比如,“物廉价美”“大而全”是其特点,那么,如何通过本土化的供应链网络保持低价优势等,显然是其该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这并不仅仅适用于洋零售,本土零售业也是如此。在受到新零售的冲击下,很多老店逐渐凋零,但很多网店却纷纷开了线下门店并获得用户的青睐。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线下网店和开市客,代表着零售业的两个极端:一个要求“快”,下单后半小时即可抵达用户处;一个则是要求“多”,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来一趟门店。

从用户的角度而言,他们当然希望有各种各样的零售形式,因为这会给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而在某种程度上,零售的竞争并不仅仅只是价格的竞争,而是不同业态的竞争。

经济学家熊彼特曾说过:“真正的竞争不是来自同样商店数目的增加,而是来自百货商店、连锁店、邮寄购买店和超市……竞争压力强迫——不,激发了——企业家用新的想法、新的产品、新的流程、新的组织来替代旧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当然是乐见其成,而且以中国市场的体量,也能够容纳下不同业态的竞争。

而未来,不同的业态能否实现共生,或者西风向东风靠拢,我们拭目以待。

□傅蔚冈(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

编辑李冰冰校对李铭

农产品销售速度较慢,苏垦农发上半年净利下滑超2成 上海印发初中生社会实践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9月1日实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