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虚假营销终将反噬营商环境
打造产品的口碑和信誉,才能真正地改善整个营商环境,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借着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的风头,剧中的西安特产“火晶柿子”近日在电商平台上也成为供不应求的爆款产品。然而,只怕收到“火晶柿子”的观众朋友们要失望了——因为真正的“火晶柿子”全都还尚未到成熟的季节,也就是说,这会打着“火晶柿子”旗号卖货的那些商家,干的全都是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虚假营销。该消息一经曝光,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从《甄嬛传》一手捧红的“东阿阿胶”,再到去年《延禧攻略》带火的“绒花头饰”,不管产品植入行为是有心还是无意,流行文化产品无疑都拥有着极为强大的带货能力。许多原本关注度较低但质量过硬的产品,尤其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和本土特产,借助流行文化的传播力,在电商平台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拓展了良好的供需关系,找到了突破瓶颈的机会。
根据行为经济学中的“时间贴现”效应来看,消费者更倾向于及时购买当下想买的产品,所谓“当下热播当下买卖”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流行文化的带货效应,能实现剧里剧外无缝衔接的销售自然是最好不过。《舌尖上的中国》便在第二季和第三季的时候实行了这样的策略,与天猫建立了相应的合作,沙蟹酱和章丘铁锅等产品一时间也供不应求,虽说后续在供需方面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小问题,这种合作关系也依旧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营销案例。
但需要认识到的是,流行文化的传播力只有建立在产品质量过关、服务到位、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流行文化的带货能力,从本质上来看体现在其提前帮观众树立了对产品的正面认知,建立了期待。
然而,当产品质量不过关时,期待越高无疑也就意味着失望越深。一旦涉嫌虚假营销,以次充好侵犯消费者权益,那么最终损伤的是自己的口碑和信誉。只重视传播营销,轻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保障实际上已是主次颠倒,更不用说“火晶柿子”还没熟就拿别的柿子充数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了。
那些卖假“火晶柿子”的商家或许在此刻借着热播剧的风头大赚一笔,但这种虚假营销最终会带来反噬效应,不光损害的是消费者权益,更是真正“火晶柿子”的品牌和口碑,是柿农和产品的利益,最终会给整个营商环境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对此类侵犯消费者行为的虚假营销行为,消费者要注意辨别,监管部门也要严格查处,才能维护整个营商环境的风清气正,让真正的劳动者受益。
而对于商家而言,比起想着钻小空子卖假冒伪劣产品营销,倒不如多思考在流行文化的传播力之外,如何去平衡传统工艺“匠人生产”效率和质量,如何根据不同时节营销当地特产,从而帮助消费者和产地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供需关系。打造产品的口碑和信誉,才能真正地改善整个营商环境,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郭泽众(清华大学研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