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平谷黑水湾村打造休闲生态谷,淘金文化习俗入非遗
具有千年采金历史的黑水湾村,将被打造为“金水湾”,成为京东的“休闲生态谷”。
新京报快讯(记者陈琳)平谷黑水湾村曾是远近闻名的淘金村,采金高峰期,全村1800多名村民中,有90%以上的人都从事与采金相关的活动。经济利益背后,牺牲的是生态环境。随着金矿被彻底封死,延续千年的采金历史已成为过去。8月27日,记者从平谷区了解到,黑水湾村将被打造为“金水湾”,成为京东的“休闲生态谷”,金海湖淘金文化习俗也正式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去采金虽然收入可观,但风险大,而且落下一身病。”平谷区金海湖镇黑水湾村村民贺庆东说。干了半辈子的淘金,他有一把古法淘金的好手艺,但“既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如今,他患上了尘肺病,“体检照胸片,医生说我的气管就像‘烟道’。”除了贺庆东,村里常年采金的人,几乎都有尘肺病等职业病。
距离北京80多公里的黑水湾村,位于金海湖畔的山中,进村只有一条蜿蜒的山路。村北的大金山,金矿资源丰富,村民采金有10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上世纪80年代,国家允许私人采金,村里掀起一股采金热潮。贺庆东说,他也算是村里干这行最早的几位村民之一。“从1988年到2003年,一直都在从事挖矿。”贺庆东说,确实挣钱,每年挣二三十万没有问题。但经济利益的背后,生态被严重破坏。为了支撑矿道,周边山上碗口粗的树木全被砍光了,一眼看去全是光秃秃的山梁。采金的废料随意堆在河道里,一下雨动不动就把下游的田给淹了,黄褐色的泥水还容易形成泥石流。
2004年,平谷正式关闭了黑水湾村北的大金山金矿,守护好绿水青山成为采金村的头等大事。荒了几十年的山坡开始种树,油松、侧柏、山杨等灌木,一棵棵往山上种;山间平地也种上了杏树、柿子树等果树。光秃秃的大金山一点点绿起来,贺庆东又扛起锄头下地耕作。
但种地的收益肯定比不上采金。受利益驱使,时有盗采行为发生。2016年,黑水湾发生“5·14”矿难,酿成“六死一伤”的惨剧,为所有人敲响了盗挖盗采的警钟。2017年1月,平谷区在盗采多发区金海湖镇启动“安全生产、安全稳定,打击破坏生态行为、打击违法犯罪”(即“双安双打”)专项行动,区政府赋予乡镇“吹哨”权,首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公安、国土、水务等16个区级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指挥部成员单位执法人员下沉到乡镇。
通过“吹哨”,乡镇行使联合执法召集权,各相关执法部门及时响应,破解了基层管理难题。两年来,先后行政立案17起,刑事拘留10名犯罪嫌疑人,起到了打伞、治乱、遏制乱象、遏制违法犯罪的成效,肆虐多年的挖金、挖山、挖河“三挖”行为得到彻底根除。
2018年开始,黑水湾村积极实施百万亩造林工程,村民把地流转给村集体用来种树,每亩地每年补贴1300元,每年涨50元,对村民来说比种地更为划算。两年来黑水湾村共植树造林2000余亩,389户、约1200余名村民参与到百万亩造林工程,全村四分之三的村民享受到了生态林带来的效益。村党支部书记贺庆泽说,“现在经常有人找我,表示想拿出地去种树。除了生态林补贴外,树木成活后的生态林养护工作预计将为村民们提供约80个工作岗位,每个岗位年收入可达3万元左右。”
今年5月,平谷区在金海湖镇黑水湾村启动“金水湾”生态周活动,“金水湾生态教育基地”揭牌。黑水湾村还与中关村创新战略联盟签订帮扶战略协议,整体规划、打包利用生态资源,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淘金文化博物馆、高端民宿等项目正在前期筹建中。
新京报记者陈琳
编辑丁天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