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营养专家:营养教育应从小培养学做有“健商”的父母
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孩子学什么才有好处,有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目前,很多家长焦虑的都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随着小胖墩越来越多,孩子营养过剩、饮食不均衡等问题,也成了当代父母典型的健康焦虑。但是,如何“慧吃”,很多人并不太了解。
8月24日,在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联合《生命时报》社举办的“家有00后,在变化的时代做成长型父母”亲子教育沙龙上,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指出,我国缺少“食育”,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学习营养知识,不能成为营养盲。
应从小学习营养知识做有“健商”之人
健康是永恒的话题,也是一种智慧。左小霞指出,出色的孩子所拥有的“特质金字塔”,最底层的根基应该是健康。食育才是人生第一起跑线,不能落后。现在的家长们往往将目光集中在教育上,很多家长认为“跟学习无关的事都不重要”,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健康问题,导致孩子出现营养过剩、饮食不均衡问题。当问题出现后,家长们开始为孩子的健康而焦虑。
“我们的下一代,要学做有‘健商’的青少年。”左小霞解释,所谓健商,是健康商数的缩写,代表一个人的健康智慧及其对健康的态度,是一个人已具备和应具备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缺一不可。
而孩子的健商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优质的食育是高健商的基础和重要体现。对于父母而言,食育也是家长在孩子健康层面最好的着力点,在健康焦虑时代,提高健商、重视食育是解开焦虑的钥匙。
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正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在西班牙部分学校实行的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结果显示,学生的营养知识丰富了,愿意去吃多样的水果蔬菜,个人卫生习惯养成良好,1/5的学生还按照提供的营养食谱做饭菜。在日本,通过立法规定学生必须在学校吃营养午餐。在中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也开始关注青少年健康。左小霞强调,营养是生长发育重要的物质基础,要从小培养,在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应该懂得营养知识,不能变成营养盲,而家长也要跟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如何“慧吃”?少食多餐缓慢进食
左小霞建议,可生食的食物应尽量生食,这样热量低且营养成分高,便于体内处于热量负平衡状态,以消耗过多的体脂。宜采用蒸、煮、烧、汆、炖等烹调方法,忌用油煎、炸的方法,煎炸食物含脂肪较多,并刺激食欲。在减少热量摄入的初期,宜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以减少饥饿感,并减少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危险性。对于较胖的孩子,通过少吃多餐,可以把胃自然缩小,但不一定吃得非常少,因为孩子们还在长身体;餐次可因人而异,通常3-5次/天。
另外,缓慢进食可使大脑膳食中枢较早出现饱足感而减少进食,大脑的食欲中枢需要20分钟才知道你在进食,所以吃东西不能太快,否则你认为吃饱时,已吃得太多。
左小霞提醒,一定要多运动,避免摄入食品种类单一、高能量、高脂肪等,切忌过量零食、暴饮暴食、不吃早餐、吃宵夜等不良饮食行为。
以下食物不宜选择:
1、饱和脂肪酸,如黄油、人造黄油和肥肉
2、其他含脂肪的食物,如奶油蛋糕
3、油炸食物,如油条、炸糕
4、加工处理过的肉制品
5、含酒精饮料
一份营养早餐:
一杯牛奶、一个蛋、一份谷类、一份蔬菜、一个水果。
早餐一定要吃好,因为学生要学习,早餐一定要营养丰富。最好有一杯奶,如果没有奶可以有豆制品,一定要有动物性蛋白,有主食提供碳水化合物,餐餐有水果,顿顿有蔬菜。
新京报记者王卡拉编辑王鹿
校对范锦春图片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