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去的这所甘肃学校 有什么特殊之处?

日期:08-21
甘肃

原标题:习近平去的这所甘肃学校,有什么特殊之处?

[学习小组按]

8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习近平强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大有前途。我支持你们!

这所学校有什么优良传统?为什么习近平特意到这所学校看一看?其实,这所名字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学校,它的建校史背后,还有一段感人的抗战故事。

习近平去的这所甘肃学校 有什么特殊之处?

从“工合”到“培黎”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组织经济力量支持抗日,新西兰人路易·艾黎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及夫人尼姆·韦尔斯等中外友人发起组织了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决定以“工合”方式从事日用工业品和军用品的生产。这项计划立即得到周恩来的赞同。

习近平去的这所甘肃学校 有什么特殊之处?

由于战火日渐向西蔓延,迫使学校于1943年底西迁山丹。山丹培黎工艺学校从此在这块边陲土地上诞生了。

学校起名“培黎”。一是艾黎为纪念他的一位美国朋友约瑟夫·培黎。培黎二十世纪初来华,是南京金陵农学院的创办人,主张学生思考与创造性劳动结合。二是暗喻“为中国的黎明培育新人”。

路易·艾黎

路易·艾黎

1949年9月21日,山丹解放了。这一天对翻了身的山丹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对艾黎来讲,这一天则标志着他“为中国的黎明到来培育新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沿用至今的“艾黎渠”

西迁山丹后,山丹培黎工艺学校开在凤县双石铺镇柏家坪村西的山坡上,艾黎利用三间旧房子建了学校,自己也住在这里。

在山丹,路易·艾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办学方针,学校缺什么就办什么。他们用当地戈壁滩上的芨芨草作原料,办了一个造纸厂。之后又办了皮革组、玻璃组、陶瓷组、煤窑组、机械组、电器组、化工组、地质测量组。学校由学生自行管理,按年龄区分,高班带低班,大的照顾小的,民主气氛非常浓厚。

学生们在种地中学习

学生们在种地中学习

渐渐地,附近来上学的孩子们越来越多,路易·艾黎租了20亩地,成立农业组,让学生们在种地中学习,还实施了灌溉引水浇地。同时建起作坊、小型糖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山丹的老百姓都能用上。

学校建了锅炉,用蒸气发电。学校通电的那天晚上,山丹城里的老百姓都来看,一辈子照油灯过来的老乡们都惊呆了。1950年山丹县政府才通上照明电,也是培黎学校供给的。

“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为山丹培黎学校校训

“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为山丹培黎学校校训

为了解决师生饮食问题,艾黎带领师生们在四坝滩开辟荒地,并着手修筑灌溉渠。灌溉渠修成后,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充足的水源,解决了全校师生的饮食问题。如今山丹人民称它为“艾黎渠”,它依旧为山丹的农业发展默默奉献。

艾黎与习仲勋的友谊

值得一提的的是,艾黎与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同志是人生的挚友。

抗战时,艾黎经常往返于陕西凤县的双石铺与甘肃两当的杨店之间。两当县正是习仲勋早年领导武装斗争的地方。战争年代,习仲勋和艾黎虽未曾谋面,但却都在西北大地留下了革命的足迹,为西北的革命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习仲勋到中央工作后,他们经常见面,一起探讨新中国职业教育、文化建设等工作。

1983年,中国工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活动,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参与了此项议程的讨论和批准工作。

1987年,艾黎90寿辰之时,习仲勋亲临住所祝贺,艾黎邀请习仲勋担任名誉校长,习仲勋欣然接受。此后,习仲勋又亲笔复信表示同意。

习近平去的这所甘肃学校 有什么特殊之处?

1987年12月27日,艾黎因脑血栓并发心功能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根据他的遗嘱,骨灰一半撒在山丹培黎学校原先的农场四坝滩,一半安放在山丹的墓地。邓小平为其墓碑题写“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艾黎未留下任何遗产,他将自己收藏的文物全部捐给山丹县。

多年来,习仲勋一直关心山丹培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1988年,习仲勋为其题词“发扬艾黎艰苦奋斗精神”。

路易·艾黎把现代文明带到了山丹,第一台榨油机、第一辆自行车、第一个玻璃厂、第一个发电机……山丹的工业基础是培黎学校开办工厂奠定的基础,农业也因为工业化的介入而有了不同的发展,山丹马场30万亩油菜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连片油菜种植基地。如今,路易·艾黎是山丹的文化符号,是培黎精神的支点。

责任编辑:张义凌

北京:小小“菜篮子”见证民生“大工程” 吉利汽车上半年累计销量65.17万辆,营收超470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