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城市格局 绘制美丽昆明新蓝图

日期:08-21
新蓝图美丽优化

原标题:优化城市格局绘制美丽昆明新蓝图

优化城市格局绘制美丽昆明新蓝图

走进新时代,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建设美丽昆明的时代所需,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前,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昆明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涛介绍,在呈贡新城,人们能感受到畅通无阻的道路交通以及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在昆明城市西南角的草海片区、巫家坝片区将建设打造集“生态商务港”“品质休闲湾”和“文化生活海”为一体的昆明城市客厅和集生态、产业、宜居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副中心。未来昆明的城市蓝图将一一呈现。

70年来,昆明市通过建立、完善城市规划体系,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使城市景观风貌和环境品质得到实质性提升,城乡面貌实现从破旧落后到美丽现代的历史性跨越。

“规划立市”

助推现代化城市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昆明市积极推进现代化城市改造,1953年起,逐步拆除老城墙,五六十年代修建了东风路、金碧路等城市主要干道,建设了第二自来水厂、普坪村发电厂等基础设施。为有序推进昆明的现代化改造,先后编制1953年、1957年版城市初步规划,确定了城市的结构、布局、形态。1959年正式编制了《昆明市总体规划》,规划通过功能分区,形成了大部分延续至今的主干道路系统和良好的工业布局。

改革开放后,昆明城市建设迅速推进,1982年编制了《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首次认定昆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并完整地提出了昆明城市规划发展的各项部署。虹山、和平村、栗树头、董家湾、东华等居住小区应运而生,交通、市政、公共服务等设施配套趋于完善,昆明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

1996年编制《昆明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在保护城市环境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确定了昆明主城为“依山傍水、单核心、轴线型组团型”城市,有效地引导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2003年5月,省委、省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历史机遇,提出现代新昆明战略构想并开始实施。

“规划立市”成了新昆明发展的助推器,昆明经济总量、城镇人口、城区面积同步提高,昆明城市空间结构跨越转变、交通设施建设跨越发展、自然生态环境跨越改善,城市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快速提升、旅游文化事业稳步提升、城市战略地位显著提升等“三大跨越,四大提升”开始实现,昆明正从一般内陆城市向沿边开放城市提升,从省会城市向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转变。

规划先行

城市颜值不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滇中经济圈等国家和省的重大战略。在城市规划定位、拓展对外开放格局、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等方面推动实施了一批具有引领性作用的改革举措,聚焦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不断提升昆明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建设紧扣国家战略与云南发展要求,坚持规划先行、以人为本,统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使得“宜居宜业”四个字,在昆明越来越具象。

昆明坚持耕地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基本国策,严格保护耕地,强化闲置、批而未用等存量土地的盘活,保障各类重点项目落地用地需求,修订完善征地补偿标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执法监察、依法行政、制度创新等成效明显;通过完善法定规划体系,对法定规划全覆盖进行落实,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对城市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内容进行完善和落实,并将规划成果“入库”统一管理,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推进行政审批扁平化和重心下移,缩短内部审批流程,精简“一书两证”及规划条件、费用减免等行政审批事项的前置申报要件,缩短报件时限规划。

规划引领

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发展

2016年9月,《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获国务院批复。《规划》提出“将昆明建设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辐射中心和重要的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信息枢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休闲旅游度假业;强化科技创新、商贸物流、金融、信息、文化和综合服务功能,成为融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高原湖滨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明确“逐步改变目前单中心城市的空间格局,形成有机联系的组团空间结构;促进主城有机疏解,强化呈贡新区和空港经济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和城市人口聚集”的发展战略。

随着规划逐步实施,昆明城市西南角的草海片区,在规划建设中坚持开放与保护并重,强调对湖光山色和景观视廊的保护,将建设成为集“生态商务港”“品质休闲湾”和“文化生活海”为一体的昆明城市客厅,巫家坝片区将被打造为集生态、产业、宜居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副中心。2017年以来,随着翠湖历史文化片区整治提升工程的实施,古城昆明正加快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步伐,通过“复原、再现、重塑、严控”等措施,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

“多规合一”

提档升级城市品质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载体,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随着国家和省市机构改革的推进,今年5月6日,原昆明市国土和规划部门合并成立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目前,全市已启动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旨在强化“两规融合”“多规合一”,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发展规模和空间发展布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线,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同步建立监督考核体系,对发展目标、详细指标等进行年度测评,确保规划的有序实施,推动全域生态要素和发展要素的统一管理,促进自然生态空间与发展空间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

在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后,昆明市将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空间和环境品质的管控,明确城市风貌特色定位,确定城市总体空间格局、整体景观体系、公共空间体系;深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底蕴,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在环滇池历史文化区,形成与历史文化名城相符合的城市环境、文化氛围、整体形象;同时开展昆明城市风貌塑造与建筑符号应用相关试点研究,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试点、示范区,全面开展城市形象提升工作。(昆明日报记者罗顺英)

焦点

提升城市品质昆明有四大举措

结合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昆明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和取得哪些成效?对此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涛从四方面做了介绍。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提升森林、湿地、草原、农田、水域等生态系统功能。重视滇池流域生态修复,对滇池流域面山范围内的344个采矿点经过全面盘点,按照植被修复项目连片规划管理的原则整合为33个采矿区。

聚焦城市功能完善,改善人居环境。针对昆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二环路内,体育设施、广场绿地严重缺乏等问题,优先安排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把握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功能的内在联系,在合理半径内统筹、混合布置功能。

提高重点片区规划建设水平,塑造城市特色风貌。针对重点地区,划定重点控制区和范围,开展片区城市设计工作,明确城市设计区域的空间结构、风貌特色、景观系统、公共空间形态和布局,促进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实施。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挖掘城市文化底蕴。按照《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行动计划》,昆明市持续开展基于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设工作,对于历史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已初见成效。

一是持续推进翠湖历史文化片区整治提升工程的规划实施;二是对具有历史意义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与改善,“以点带面,以线串区”整体带动提升昆明老城区城市品质;三是重点对昆明历史城区传统中轴线的历史环境加以改善,昆明市通过重建金马碧鸡坊,打通东、西寺塔景观视廊,建设正义路步行街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历史城区中轴线的空间环境;四是对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要街道市政设施进行改造。2014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将文明街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五是按照保留建筑传统风貌的原则,对南强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成片传统民居建筑、宝善街沿街历史建筑进行合理修缮,恢复街区原有历史风貌。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 美术书法作品邀请展在西宁开幕 上半年贵州民营工业经济加速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