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 在习近平心中有多重

日期:08-19
习近平

原标题:这件事,在习近平心中有多重

[学习进行时]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考察调研,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敦煌莫高窟,实地考察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等情况。对于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和您一起探寻感悟。

这件事在习近平心中有多重

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敦煌莫高窟,实地考察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

梳理习近平有关的讲话、指示,让人清晰地感受到他的那份执着和担当。

2017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这是31日上午,习近平等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2017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这是31日上午,习近平等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语重情深,“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对于文物独一无二的重要作用,习近平非常重视。

2014年2月,习近平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670多个文物组件一一陈列,习近平一边认真观看、听取介绍,一边同专家交流讨论。“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习近平强调,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察看《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时,习近平饱含深情地说,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

“1987年,在中国陕西的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20件美轮美奂的琉璃器,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2014年3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习近平提起了这个曾经震惊世界的大发现。“我在欣赏这些域外文物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习近平深刻指出,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

“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2017年4月,习近平考察广西,首站就来到北海市,参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他强调,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中印都是有着璀璨历史文化的国家,两国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2018年4月,习近平在武汉会见来华进行非正式会晤的印度总理莫迪,两国领导人在曾侯乙编钟前亲切握手。习近平指出,中印两国应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交流,共同致力于东方文明复兴,共同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

通过文物传承文化、提振自信,通过文物领略人文精神,通过文物回忆历史、解读初心,通过文物连接中外情谊……由此可见,文物在习近平心中有多重!

2019年7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15日上午,习近平在赤峰博物馆同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2019年7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15日上午,习近平在赤峰博物馆同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频频“打卡”,“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习近平一直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和文化传承。在地方考察时,他时常来到博物馆,察看具有地方文化色彩的展品,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作出重要安排部署。

上个月,在内蒙古考察时,习近平来到赤峰博物馆,了解红山文化等史前文化发掘保护情况和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历史沿革。在博物馆二层,习近平观看了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说唱展示,并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习近平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2018年10月,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来到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勉励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

2018年6月,在山东考察时,习近平来到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参观甲午战争史实展。他语重心长地说,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

2018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习近平来到位于海口市的海南省博物馆,参观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成就展,详细了解海南建省以来的发展历程。习近平勉励大家,要总结经验、乘势而上,在新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保护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殿堂。“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习近平明确表示,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守住根脉,“保护文物也是政绩”

文物,在习近平的心中始终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文物保护,始终牵动着他的心。

古城风貌千篇一律、文物保护方式过于简单化、盲目恢复历史遗迹……在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加快的历史进程中,文物事业面临着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双重任务和挑战。

对文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习近平有着更深切的关注、更深入的思考。

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他在序中写到:“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在《<福州古厝>序》中特别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现在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在城市建设开发时,应注意吸收传统建筑的语言,这有利于保持城市的个性。”

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对一些地方将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对立起来的做法作出警示:“如果说以前无知情况下的不重视还可以原谅,那么现在有认识情况下的不重视,那就是意识问题、政绩观问题。”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要强化“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

对河北正定古城保护,习近平提出“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

对筹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习近平强调,“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

“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又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2016年,习近平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经常强调的这短短十二个字,重若千钧。

守住文化根脉,就是守住民族之魂。

责任编辑:张申

新闻联播主播手里的稿子长啥样 康辉欧阳夏丹揭秘 “8人放弃清北”涉虚假宣传,背后仍是“清北情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