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长护险基金支付12.7亿惠及41万人,下一步门槛不能降低守好入口关

日期:08-19
评估标准

原标题:今年上海长护险基金支付12.7亿惠及41万人,下一步门槛不能降低守好入口关

摘要:目前总体情况符合预期,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上海长护险基金支付12.7亿惠及41万人,下一步门槛不能降低守好入口关

为应对人口深度老龄化趋势,本市主动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16年成为国家首批15个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2017年选择3个区先行启动试点,2018年在全市推开试点,2019年深化长护险试点,目前,长护险试点总体情况如何?今天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本市社区养老工作专项监督调研启动会,相关部门介绍了长护险试点的实施情况。

“目前总体情况符合预期,取得初步成效。”市医保局副局长张超表示。

开展长护险试点相关工作。联合制定《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清单和相关服务标准、规范(试行)》,确定42项长护险服务项目,其中临床护理项目15项,日常照护项目27项。引导与培育社会办护理站213家,为长护险开展居家护理服务发挥积极作用。

截至2019年7月末,全市长护险试点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累计受理申请共计50.8万人次。需求评估方面,累计完成评估45.5万人次,其中符合待遇享受条件的39.1万人次。

护理服务方面,共接收服务对象41.6万人,其中接受社区居家护理服务的老人为30.5万人,接受养老机构服务的老人为11.1万人。长护险签约服务机构共1109家,其中,养老机构708家,社区居家机构401家。队伍建设方面,长护险各签约机构已申报各类护理服务人员约5万人,其中居家的护理服务人员约3.5万,机构护理服务人员约1.5万。全市已扶持和培育养老护理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90多家。费用支付方面,今年长护险基金共支付12.7亿元,其中支付社区居家照护费用9.4亿元、养老机构费用3亿元、评估费用0.3亿元。

服务监管方面,今年加强事中、事后的智能化监管,创新“互联网+APP”新模式,监督执法人员通过移动监管系统,线上实时监控、线下飞行巡检,对长护险服务行为开展数据监控、疑点追踪和现场抽查,已组织对评估和护理服务机构的四轮监督检查。近期,市医保局正开展长护险专项治理工作,至8月末,将全面排查潜在风险点、有效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完善长效管理。

张超表示,今年积极完善长护险各项政策,已在积极研究经济新常态、大力度减税降费背景下,多渠道筹资建立长护险基金的可行性路径,建立体现个人责任、权利义务对等的筹资机制。同时,对接社区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对长护险适宜支付的社区服务形式深入研究,完善政策。坚持市场化方向,会同商业保险公司共同商研,积极发挥商业保险公司的第三方优势,正积极探索丰富长护险经办管理内容和形式。

长护险的实施有赖于老年照护需求评估的入口关。市卫生健康委表示,2015年起研究制定了全市统一的老年照护需求评估标准,2017年应用于本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2017年下半年,结合试点区实际情况,对评估标准有关疾病因素权重进行了优化,标准由1.0版升级为1.5版。全市已累计完成评估45.5万人次。按照市政府总体安排,根据“不降低门槛、科学合理、稳中求进、平稳有序”要求,再次修订形成2.0版,优化了认知症评估的内容与维度,增加疾病病种,合理调整疾病权重,目前已专报市领导,同步已完成评估指南修订。

与此同时,本市推进评估机构建设和评估员培训。据统计,全市建立了1家市级评估管理机构,36家区级评估机构,分布在全市各区,评估机构网络初步构建。并开展评估员培训,全市共完成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的评估员为1.3万人,其中A类6035人,B类7027人,为全市推开评估工作奠定基础。

“门槛不能降低,进一步严格把握评估标准,守好入口关。”张超表示,下一步,将长护险工作重心放到“提质增效”上来,抓好长护险专项治理,健全和完善评估、护理服务人员培训长效机制。继续优化经办、改善服务,方便参保老人办理。坚持市场化方向,鼓励社会资本和商业保险公司等参与长护险试点工作。进一步探索研究权责对等的长护险个人分担机制。

同时,深化研究,进一步了解基层对长护险的感受,掌握长护险还存在的堵点痛点。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统筹开展长护险制度研究,调整完善相关试点政策。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沙海林、高小玫参加专项监督启动会。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王海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2019“中国少年说”全国中学生演讲活动全国总决赛举行 北京选手获冠军 特朗普:库克跟我说交了关税苹果没法跟三星竞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