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突出两个基本面释放住房城乡建设活力
市住房城乡建委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市委“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突出“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两个基本面,有力推动我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各项工作开展。
日前,重庆日报记者就各方关心的全市城乡领域建设情况,采访了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书记、主任乔明佳。
四个方面重点发力
推进城市提升工作
重庆日报:城市提升是各方关注的热点,能否介绍一下市住房城乡建委在推进城市提升工作中的一些努力?
乔明佳:市住房城乡建委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的战略目标要求,积极履行市城市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统筹推进9大板块、21个重点专项、78个重点子项工作。上半年,市住房城乡建委直接牵头的几个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加快组织实施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计划,提速208公里在建线路建设,其中尖璧线、环线西南半环等16公里预计年底通车。同时,积极推动“三铁”融合发展,以轨道交通网络构建城市空间主骨架,引导产业布局,积极支撑主城区都市圈和成渝城市群建设。
二是坚持“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提升通透性”的工作理念,逐步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相匹配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连接九永高速、渝蓉高速等进城通道,积极推进曾家岩、红岩村等跨江大桥,歇马、龙兴等隧道以及人和立交、新牌坊立交等堵点改造项目建设。开建公共停车场15个,东水门大桥等跨江大桥增设垂直升降梯等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扎实开展。完成“两江四岸”方案征集评审,启动江北区、南岸区首批项目建设,推进十大滨水公共空间节点建设,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示范窗口。
四是编制完成“山城步道”技术标准,积极开展“山城步道”品牌策划,全面启动17条353公里“山城步道”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今年开工的半山崖线步道等5条106公里“山城步道”,努力把“山城步道”建设成为绿色出行便民道、山水游憩休闲道、乡愁记忆人文道、城市体验风景道。
聚焦住房和人居环境问题
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重庆日报:市住房城乡建委在助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哪些进展?如何聚焦各方关切的住房、人居环境等问题,增强群众获得感?
乔明佳:市住房城乡建委积极围绕城市和农村两个基本面,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一方面,城乡住房保障一体化推进。新增分配公租房1.45万套,发放租赁补贴0.96万户,实现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以老城区脏乱差的棚户区为重点,完成棚户区改造2.63万户。积极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试点,编制《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今年组织实施50个改造提升项目。与此同时,聚焦动态监测鉴定新增的3076户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住上“放心房”,目前已完成改造2404户。启动农村住房建设试点,推动45万户农房更新改造。
另一方面,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发展。全面落实中央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工作部署,将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向城市郊区的乡村和规模较大的中心集镇延伸。特别是以新承接的城镇排水工作为抓手,以接受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为契机,加快突出问题排查整改和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编制《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主城区排水专项规划(2020—2035)》,完成渝北城南一期等5座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和南川污水处理厂等3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城乡污水管网1092公里。同时,继续针对36个示范小城镇,每年每镇投入1000万元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推动补齐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短板。
以“智慧住建”为抓手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重庆日报:近一年来,市住房城乡建委如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释放住房城乡建设的活力?
乔明佳:市住房城乡建委以“智慧住建”为抓手,加快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开展了一批群众期盼、有利长远的改革创新工作。
一是牵头推进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减至50个和70个工作日,改革成效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肯定。
二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培育市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个,开建装配式建筑160万平方米,推广应用BIM技术项目411个,建成“智慧工地”1000个、智慧小区81个。
三是推动行业科技不断进步。举办《中国建造2035战略研究》项目启动会暨院士重庆行系列活动。联合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成立重庆现代建筑产业研究院,组建轨道交通及数字建造等10个研究所。
四是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全市新增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70万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80万平方米,通过第二批国家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验收。